竹山镇:竹笋“打飞的”下山 无人机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5-15 10:13

眼下正值竹笋采收旺季,位于百里竹海旅游度假区腹地的竹山镇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该镇首次启用无人机,为当地特色农产品鲜笋开辟了一条“空中走廊”,成功破解了困扰村民多年的鲜笋出山难题。

5月13日,记者在竹山镇大塘村4组看到,无人机操作员手持对讲机,与对面山间负责竹笋装卸的工作人员密切沟通,根据现场情况灵活且精准地调整飞行路线。伴随着阵阵无人机的轰鸣声,只见无人机稳稳地悬吊着鲜笋,在山林间自由灵活地穿梭,从起飞到降落在指定地点,仅仅2分钟就顺利完成了“点对点”运输。这种高效的运输方式背后,正是无人机技术在发挥作用。

▲5月13日,竹山镇大塘村,无人机运送竹笋下山。

“大塘村有竹林8000余亩,由于山路蜿蜒陡峭,以往村民们靠人力背笋下山要花1个多小时,运输竹笋长期面临效率低、人身安全隐患等困境,许多村民们忙活一天也运不了多少,大量竹笋换不成钱。”竹山镇大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侯兴斌介绍,今年竹山镇引进重庆智飞蒙低空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大塘村开展无人机运笋试点,彻底解决鲜笋出山难题。

▲竹山镇大塘村,重庆智飞蒙低空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蔡茂军在操控无人机运输竹笋。

“无人机运笋打破了地形地貌限制,仅需2分钟就能将2筐70公斤的去壳鲜笋从山上运至山下集中点,比人工搬运效率提升了五十倍,同时还最大限度保证了竹笋的新鲜度和口感。”重庆智飞蒙低空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蔡茂军介绍。

记者了解到,此次无人机运笋仅是竹山镇以科技创新驱动林业资源高效利用的开始,后续竹山镇还将在山路蜿蜒陡峭地区,采用无人机运输竹材,最大程度节省运输时间和成本,给竹加工企业提供有力的原材料保障。

“科技让青山变‘金山’。”竹山镇相关负责人指着空中往返的无人机感慨。这条银翼翩跹的“空中走廊”,正载着大山的馈赠和村民的希望,飞向更广阔的市场。

来源: 梁平融媒  
编辑: 宋若冰   审核: 王萃 主编: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