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片林,一生情!垫江老党员赵品才56年“守山记”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7-07 09:44

6月30日清晨,宝鼎山的雾霭萦绕林间。74岁的赵品才蹲在红杜鹃丛中,砍刀起落间,指尖习惯性地轻抚过胸前那枚早已磨得发亮的党徽。金属的微凉透过衣襟,仿佛也触碰到了56载光阴的重量。

眼前这片被赵品才从杂木藤蔓中抢救出来的杜鹃林,枝头青绿的种子,在晨光中晶莹闪烁,像极了1990年那个夏天,他第一次戴上党徽时映在山溪里的朝阳——那光芒,从此便烙印在他与脚下这片林的血脉里。


01 荒坡染翠 根植于心

 

001

赵品才在巡林。记者 龚长浩 摄

60年代的宝鼎山,满目疮痍,滥伐让山岭成了不见林木的“光坡”。

“记得国家飞播造林的飞机‘嗡嗡’地飞过,种子像雨点一样撒下来,”1969年,刚成年的赵品才站在这片荒凉之上。他凝望着如今层层叠叠、望不到边的林海,声音低沉而有力,“那时就想,种子落了地,总得有人守着它们活下来,长成林子。” 这守护绿意的朴素念头,如同那些落地的种子,在赵品才年轻的心底深深扎下了根,也悄然标注了他漫长岁月的起点。

这一守,就是56个寒来暑往。

002

赵品才在巡林。记者 龚长浩 摄

腊月底本是赵品才的生日,可他的“生日宴”总在林子里——啃着冰凉的馒头,听着土狗轻吠。“春节前后火险重,林子比啥都金贵。”赵品才的语气带着党员特有的不容置疑,“守好林子,是最紧要的事。” 这份“紧要”,早已融进了他的骨血。

从青春勃发到两鬓染霜,赵品才的脚步丈量着山林的每一寸肌肤。最长的一次巡山,从凌晨踏露出发,直到正午毒日当空才停歇。56年里,他走过的路超过十万公里,汗水浸透山路,也浇灌出漫山苍翠。林间小径上每一处陡坡、每一块棱角磨圆的石头,都认得他年复一年、沉默而坚定的足迹。

 

02 扎根山林 风雨无悔

 

003

赵品才查看林木长势情况。记者 龚长浩 摄

九十年代初,怀揣着滚烫的向往,凭借“山未烧过一棵树,林未丢过一株苗”的铁打实绩,赵品才光荣入党。那枚崭新的党徽,从此便像一颗火种,稳稳地别在了他的心口。

从此,护林不只是赵品才的生计,更是融入了生命的信仰。巡林路上,艰险如影随形:浓雾中野猪獠牙闪过寒光,暴雨里炸雷在头顶的岩洞轰鸣……赵品才也曾失足跌下陡崖,造成半月板永久受损,医生的叮嘱是“静养少爬山”。然而,“撑得起”三个字,成了这位老党员从牙缝里挤出的倔强回答。

林路崎岖,赵品才就靠着那根磨得油亮、浸润了手汗的木棍,一步,一撑,硬是把大半个世纪的雨雪风霜,踩在了脚下。他的生命,早已与这山林盘根错节,再难分离。胸前那枚党徽,在每一次弯腰扶苗、每一次穿林跋涉中,默默见证着他的无畏。

 

03 绿海情深 青山为证

 

004

赵品才在巡林。记者 龚长浩 摄

赵品才的生活简单到极致,几个红薯玉米常常就是一餐。“年轻时若出去闯荡,说不定能攒下些养老钱,”他平静地陈述一个可能性,但目光扫过葱郁的山林,立刻变得无比柔和,“但这片林,金山银山也换不来。”

赵品才的卧室抽屉里,珍藏着几十本厚厚的护林日志,密密麻麻记满了火险隐患坐标、珍稀树种分布……泛黄的纸页,字迹或许有些模糊,却清晰地记录着他对这片绿色的承诺,也是交给党的无声答卷。

今年初春,赵品才发现一片野生红杜鹃被疯长的杂木藤蔓死死缠住。“不能让它们憋死!”心头一紧,他立刻挥起了砍刀。连续数月,他披荆斩棘,细心抚育每一株花苗。如今这片杜鹃林虽已过了花期,却缀满累累青果。偶有游客误入这片绿意,他便成了最热忱的向导,指着林中的每一棵树,道出它们的名字和故事,如同介绍自己最亲的孩子。

005

宝鼎山茂密的森林绘就生态画卷。记者 龚长浩 摄

“总书记说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望着眼前这片由荒凉蜕变的、自己用一生守护的苍翠林海,赵品才的眼中闪烁着光芒,“我守的,就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绿色银行’,这是咱党员的本分。”他的目光,如同胸前那枚历经岁月愈发温润的党徽,沉静,却蕴含着穿透时光的力量。

暮色四合,宝鼎山的林梢渐渐融入墨蓝的天幕,赵品才的身影依然在林间小道上缓缓移动。他手中的砍刀偶尔反射出一点微光,恰似胸前那枚磨亮的党徽——数十年风霜雨雪,未曾黯淡它的色泽,反而在时光的打磨下,沉淀出更温厚、更坚韧的光芒,辉映着这片他倾注一生的绿海。

 

>>>记者手记

 

青山刻年轮 丹心照林深

 

56载光阴流转,赵品才将荒凉“光坡”守成了苍翠林海,也将满头青丝守成了如雪白发。护林日志上深深浅浅的字迹,党徽边缘被岁月温柔磨出的润泽,砍刀木柄上浸润汗水形成的厚重包浆……这一切,都是他刻进大山年轮、融入万木生机的印记。他,早已与宝鼎山的这片绿血脉相连,呼吸与共。这位老党员的忠诚与深情,无需高声宣告,它就在那枚磨亮的党徽里,在那根油亮的木棍上,在每一条他穿越林莽千万遍的小径上,在每一片迎风摇曳、沙沙作响的绿叶间,寂静无声,却历久弥新,守护着这片生生不息的绿,也映照着他丹心永驻的情。

 

来源: 垫江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 彭光瑞   审核: 王萃 主编: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