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科技守护桥梁安全 招商交科发布桥梁检测“硬科技”
2025-09-08 10:32
9月7日,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首发100”专场发布会上,招商局交通科技(重庆)有限公司(简称“招商交科”)推出面向桥梁智能检测与运维的系列创新成果,以“水陆空”立体协同的机器人装备体系,重新定义桥梁安全检测新模式,助力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随着我国桥梁数量突破110万座,超1万座特大桥梁进入养护关键期,传统“蜘蛛人+桥检车”的检测方式面临“到不了、测不准、判不好”的困境,作业风险高、效率低、盲区多。招商交科聚焦行业痛点,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和院士领衔的技术团队,打造覆盖钢箱梁、钢桁梁、高墩大跨桥梁的智能检测机器人矩阵,推动桥梁管养从“人海战术”迈向“智能协同”。 发布会上,招商交科展示了三大核心产品。
钢箱梁桥内部巡检机器人针对封闭、高温、结构复杂的箱梁内部环境,创新采用“双机协同”模式:宽幅区域由臂展达7米的轨道式长臂机器人全覆盖扫描,狭窄空间则由仅0.3米见方的微型机器人灵活穿行,查全率高达90%,查准率达80%,彻底解决人工无法触达的“死角”难题。
针对高空钢桁梁桥上数十万颗螺栓的检测难题,钢桁梁桥螺栓检测机器人实现“因桥制宜、多机协同”。机器人搭载六自由度长臂、自动对焦视觉系统与无线充电技术,可精准识别螺栓松动、脱落等缺陷,定位精度达2厘米,续航4小时,并支持自主补能,大幅提升巡检频次与可靠性。
此外,公路桥梁巡检无人机突破无GPS环境下的飞行瓶颈,通过视觉导航与激光测距融合,实现桥底“一键起飞、自主飞行、定距检测”,抗风能力达0.2米轨迹误差,裂缝识别精度达0.1毫米,让大跨度桥梁快速扫描成为现实。
“我们构建了‘智能检测-数据分析-科学决策’的闭环体系。”招商交科技术负责人表示,机器人不仅可以替代高危作业,更可以通过结构化数据积累,实现桥梁健康状态的“预防性检测、靶向性修复、科学性延寿”。
目前,该系列成果已在重庆曾家岩大桥、郭家沱长江大桥、渝湘复线出水湾大桥等重大项目中成功应用,推动检测效率提升50%以上,高危作业人工替代率超90%。作为拥有60年科研积淀的国家级交通科技创新基地,招商交科已建成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21个,形成以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为支撑的高端人才体系,持续领跑桥梁安全与韧性技术前沿。
与会专家表示,用智能科技守护每一座桥梁的健康寿命,是交通强国的坚实底座。此次发布,不仅彰显中国智造在交通领域的深度突破,更为全球基础设施智能运维提供了“中国方案”。
(彭光瑞)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