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九龙山镇:镇村干部下沉一线解民忧
2025-09-11 15:48
“要不是干部们连夜上门拉家常、解疙瘩,我们邻里间这梁子怕是解不开了!”近日,开州区九龙山镇龙兴村村民周某看着重新规划的鸭棚边界,对上门回访的干部说。此前,他因鸭棚占地与邻居张某争执多日,甚至放话“要讨个说法”,网格员王燕多次调解无果后,通过“141”基层智治平台一键上报。镇治理中心接报后,组建村领导、驻村干部、民警和村干部联合专班,3次入户座谈,既帮两人划定了土地界限,又用“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劝和,最终化解了这场即将激化的矛盾。
这场纠纷的快速解决,得益于九龙山镇8月18日启动的集中下村行动。全镇208名镇村干部全部下沉到一线,实现“闲时院坝会、入户走访”两个全覆盖,累计梳理47件突出矛盾纠纷,建立“一问题一专班”台账。“141”基层智治平台成效明显,网格员发现问题即时上报,镇里精准派单,让矛盾化解“不隔夜”。
民生难题也在这场行动中加速破解。8月底,么店村网格员李川全发现村民王平家犯了难——5口之家仅1人务工,3个孩子未成年,王平刚花了8万多元治病,眼看要陷入困境。平台上报后,半小时内就分派给镇民生服务办主办、镇经发办和村委协办。干部们3天内上门4次,梳理临时救助、低保申请等政策,帮王平走完申报流程,实现“上报-分拨-处置-办结”全流程闭环。截至目前,平台已处理微民生实事18件,件件有回音。
走访中,不少村民不熟悉政策,干部们索性当起“政策讲解员”,对村民关心的低保、救助等政策逐条宣讲,消除群众误解。“以前觉得政策离咱远,现在干部讲得明明白白,心里的疙瘩也没了。”么店村村民胡兴斌说。
如今,“141”基层智治平台既是干部的“任务派单器”,也是群众的“诉求响应站”。通过“线上派任务、线下抓落实”,九龙山镇用数字化手段夯实平安根基,让下村工作既解民忧,更暖民心。
(记者 邓青春)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