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区满月镇:数字赋能精治理 绘就振兴新图景
2025-06-30 09:36
入夏的开州区满月镇狗儿坪晴空万里,随着气温逐渐升高,乡村路上的车辆和行人慢慢多了起来,路边的智能监控设备实时将数据上传至“耘农旅”数字应用系统。
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的满月镇,从昔日闭塞的“山沟沟”蜕变成如今的休闲避暑胜地。这一华丽转身的背后,正是当地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结出的硕果。
近年来,满月镇抢抓数字重庆建设机遇,以“141”基层智治平台建设为抓手,通过“数字筑基、场景重构、云端增效”三大创新实践,成功打造“全景感知、增值服务、虚实共生”的乡村智治新模式。去年该镇旅游接待人次突破30万,特色农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80%,数字赋能让这个高山小镇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数字筑基 织就乡村治理“一张网”
在海拔2260米的马扎营景区,生态监测器正实时采集负氧离子数据;锁口峡悬崖天路沿线,智能摄像头自动识别落石险情;中药材种植基地里,土壤传感器将墒情数据同步传输至“产业大脑”……这些遍布全镇的97个物联感知终端,构成了满月镇的数字化神经网络。
面对基层治理千头万绪的困境,满月镇创新开发“耘农旅”数字应用系统,打通13个区级部门数据壁垒,整合国土遥感影像、文旅经营、中药材溯源等18类数据资源,建成西南地区首个乡镇级农康旅特色资源数据库。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将镇域内76平方公里山川地貌、2.8万亩耕地林地、34处特色景观全要素数字化建模,实现“一屏观全镇、一网管全域”。
“过去防火靠人跑,现在AI自动预警。”满月镇双坪村网格员陈平指着智慧大屏介绍,“耘农旅”数字应用系统整合气象、林业、应急等多源数据,可提前3小时预判火险等级,自动生成处置预案。自“耘农旅”数字应用系统运行以来,森林火灾发生率下降90%,应急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
场景重构 打造便民服务“新生态”
每年暑期旅游高峰时段,前往狗儿坪避暑的车辆排起长龙。今年,满月镇AI交通监测系统监测到拥堵情况后,及时将情况上传至“141”基层智治平台并启动分流预案:电子路牌自动切换指引路线,停车场余位信息自动推送至游客手机,村干部带着移动终端现场疏导……这套“智能监测—算法预判—平台派单—快速响应”的智治闭环,让堵车现象彻底消失。
“扫个码,吃住行全搞定!”来自重庆主城的游客张先生展示了手机里的“天上满月乡村码”。“天上满月乡村码”这个数字服务入口集成七大功能:民宿“一房一码”可追溯卫生评级,共享田园“云认养”实现远程种菜,区块链商城保证土特产“一品一证”……就连夫妻树景点拍照都能生成数字明信片。
目前该码累计服务超1000人次,政务事项“码上办”办结率达98.6%。
在满月镇甘泉村便民服务中心,智慧大屏实时跳动着全镇“乡村AI指数”:康养指数82、安全指数91、交通指数75……这些由物联设备自动生成的数据,通过“141”基层智治平台把服务资源信息精准投放。当某区域人气值超过阈值,系统自动调度摆渡车、开放应急停车场;当民宿入住率达80%,即刻触发特产供应链预警。数字化治理让服务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防”。
云端提质 开辟产业振兴“新蓝海”
“手机成了‘新农具’,数据成了‘新特产’。”满月镇黄连种植户陈美东说,“耘农旅”数字应用系统每天分析全国20个中药材市场行情,指导他们动态调整种植结构。去年,满月镇黄连产量达30吨,借助区块链溯源系统,每公斤溢价3元仍供不应求。
在悬崖天路观景台,5G慢直播镜头将云海奇观同步到各大平台;“星空露营季”等特色IP带动村民户均增收1.2万元;“云端药膳宴”通过数字味觉模拟技术吸引美食博主打卡;“共享田园”认养用户可VR查看作物长势……数字技术催生的“沉浸式经济”,正让高山资源产生“云端价值”。去年,满月镇数字经济规模突破8000万元,带动就业1200余人。
从“治已病”到“治未病”的治理升级,从“土疙瘩”到“金招牌”的价值跃迁,从“靠天吃饭”到“云上掘金”的产业变革,满月镇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为山区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样本。
随着“141”基层智治平台的不断完善,满月镇整合了国土遥感影像、中药材溯源、文旅经营、自然景点、农副产品等18类数据资源,建成特色资源数据库。这个曾经的贫困乡镇,正沿着“数字赋能、生态增值、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径,谱写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动人篇章。
(谢国邦)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