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警察管理系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走进江津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8-04 15:10

近日,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警察管理系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走进江津,警院师生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暖心服务,深入田间地头、驻村一线、乡村学校,以交流答疑、直播带货、校地联动等“藏蓝+”力量,为乡村振兴引“智”留“治”。

对话青春:法治护航成长路

近日,在塘河镇硐寨村开展的交流座谈会上,实践团与塘河镇硐寨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围绕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法治需求、乡村产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随后,实践团与当地应届毕业生开展了“心灵对话”专题交流活动。

“大学是试错成本最低的舞台。”警院学子牟洨桐以自身学习经历鼓励同学们在大学里努力奋斗、勇敢追梦,学子张钧淦则用自身从农村考入警校的奋斗经历,诠释“读书是改变命运的钥匙”。交流会上,实践团老师还就专业选择、职业规划等问题为乡村学子答疑解惑,帮助他们明确发展方向。

“警院师生带来的不仅是学业指导,更让我对大学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点燃了我们乡村孩子的希望之火。”硐寨村大一新生何春雨说。

云端带货:农副产品受热捧

塘河镇硐寨村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为帮助村民卖掉农副产品,实践团联合江津区融媒体中心、团江津区委及驻村工作队,开展了一场独具特色的“公益助农・直播带货”活动。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警察管理系的学子们化身“带货主播”,在“最江津”App、江津融媒视频号、“村干部古国兵”抖音号等平台,热情推介当地的蜂蜜、葛根粉、荔枝、挂面、干笋等优质农特产品,从种植环境到制作工艺,从营养价值到食用方法,全方位展现产品生态、乡村特色,直播间里互动热烈、订单不断。

校地联动:实训基地搭平台

“三下乡”如何避免“人走茶凉”的尴尬?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的团队师生结合专业特色,经过多方商议,最终决定实施校地共建,把法治的“火种”留下来。江津区司法局与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在江津区丹凤学校举行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训基地校地合作启动仪式。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实践团队负责人为丹凤学校挂牌“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警察管理系法治教育实践基地”,为双方深化法治教育合作搭建了实践平台。

活动伊始,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实践团成员作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的专题讲座,通过分享典型案例与剖析法律知识,从未成年人常见法律认知误区、未成年犯罪者社会融入等维度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有效引导青少年树立规则意识与法治观念。当天,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实践团队一行还在几江街道西关社区参加了“黄丝带帮教”志愿服务活动。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警察管理系实践团负责人表示,未来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将通过师资支持、实践活动设计等方式,与江津区共同探索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模式,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培育法治青年贡献“藏蓝”力量。

(罗凯元)

编辑: 彭光瑞   审核: 胡东强 主编: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