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产8000斤!江津这里的儿菜大丰收啦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2-28 11:17

二月天暖,春天的田野里翻涌着翠绿的波浪。近日,在江津区德感街道红豆村的儿菜田里,村民们正热火朝天地忙着采收儿菜,2000亩翠绿的儿菜田构成一幅生动的春景图。

▲翠绿的儿菜田

走进田间,记者看到新鲜脆嫩的儿菜整齐排列,村民们动作娴熟利落,弯腰采收、装筐搬运,田边的路上堆满了一筐筐采收好的儿菜,等待收购。

▲村民正在田间采收儿菜

“今年全村儿菜种植面积有近2000亩,亩产量能达到8000多斤,收购价每公斤0.6元至0.8元,主要销往重庆周边及云南昆明等地。”红豆村党委书记黄永成说,3月底完成采收后,土地将无缝衔接种植玉米,实现“地不停耕”。一位正在劳作的村民向记者介绍:“我们的儿菜种植全程都没使用农药,而且剥下的儿菜叶留在田里当肥料,土壤肥沃,儿菜也长得更好。”

▲等待发货的儿菜

距红豆村不远的重庆市艺昌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车间里,又是另一番火热景象。工人正对儿菜进行清洗、腌制、分装和打包。企业负责人表示,通过深加工不仅可以延长儿菜的保存时间,还拓宽了销售渠道,成品通过线上平台销往全国,进一步提升了儿菜的经济效益。

▲进行一系列加工

近年来,红豆村大力发展“儿菜+糯玉米”的轮作模式以及订单收购加工模式,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延伸了产业链条,为村民拓宽了增收渠道,户均增收达到4000元。如今,小小儿菜正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书写着“绿叶子”变“金疙瘩”的新篇章。

▲泡儿菜成品

近年来像红豆村这样通过蔬菜产业致富增收的村社有很多,如吴滩镇郎家村、白沙土地村等,其发展的蔬菜基地都是江津区蔬菜产业发展的典型缩影。蔬菜产业作为江津区“1324”现代农业特色产业体系中的三大保供产业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江津区正全力打造“一带一区N园”(沿江早菜带、高山蔬菜区、设施蔬菜园)的产业格局,推动蔬菜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化农业转型,进一步帮助群众拎稳“菜篮子”。

来源: 江津融媒体中心  
编辑: 宋若冰   主编:王萃      审核: 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