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声里话巴渝 重庆巴人博物馆“小小讲解员”夏令营落幕
2025-07-14 21:26
“大家看这件青铜器,它上面的巴蜀符号像不像一副神秘的密码?这可是古代巴人留下的‘朋友圈’呢!”7月13日上午,重庆巴人博物馆展厅里,来自九龙坡区的10岁“小小讲解员”李同学正举着讲解牌,用生动的比喻为游客解读文物背后的故事。
随着结营仪式的举行,为期5天的2025年“小小讲解员”夏令营画上圆满句号,18名来自全市15所小学的少年,用稚嫩却专业的声音,为1553余名观众打开了一扇通往巴文化世界的大门。
7月9日开营当天,孩子们就被展厅里的船棺、青铜剑深深吸引。“原来重庆的‘巴’字藏着这么多历史!”在“巴人巴国巴文化”基本陈列参观中,当听到巴人迁徙的故事时,不少孩子忍不住拿出笔记本记录。接下来的两天里,博物馆的老师化身“礼仪导师”和“语言教练”,从站姿、手势到讲解时的语气语调,一一细致指导。“讲解不是背书,要像和朋友聊天一样自然。”老师的话让孩子们豁然开朗,他们开始对着文物反复练习,有的还加入了自己想到的趣味比喻,让讲解词变得独一无二。
最让人期待的莫过于非遗“金石传拓”体验。7月11日上午,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带着工具来到现场,手把手教孩子们将巴蜀符号拓印在宣纸上。“先把纸铺平,轻轻喷水……”孩子们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操作,当古老的符号清晰地出现在纸上时,展厅里响起阵阵欢呼。“这就像和古代巴人对话!”一位同学举着自己的作品兴奋地说。
7月12日至13日,经过培训的“小小讲解员”们正式上岗。四批小讲解员轮流值守,36个小时里,他们共完成82场讲解。有的孩子刚开始会紧张得忘词,但看到游客鼓励的眼神,又很快调整状态;有的则充分发挥“小话痨”优势,他们用流畅的语言、清晰的思路、声情并茂的讲解带领游客朋友们探寻重庆“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人文精神和历史基因。
重庆巴人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孩子不仅是文化的传播者,更是巴渝精神的传承者。他们用童声童趣让沉睡的文物“活”了起来,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了重庆人文历史的深厚底蕴。
(范坤民)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