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宏钢数控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破局高端机床国产化之路
2025-07-10 16:12
我国高端数控机床长期面临“大而不强”的困境,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齿轮加工领域,机床精度保持性差、可靠性弱、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突出,西方发达国家技术封锁导致国产五轴机床产值占比不足1%。在此背景下,重庆宏钢数控机床有限公司于2024年承接重庆市高价值专利培育转化项目,聚焦“高精密智能数控机床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旨在攻克高性能齿轮加工设备的核心技术瓶颈,通过构建“技术-专利-产业”协同体系,推动高端装备国产化进程。
核心技术攻关:锚定三大创新方向
精密加工技术突破:研发国内首台装备纳米时栅的滚齿机、车磨复合机床,实现滚齿精度ISO5-6级、内孔加工圆度≤3μm;高精度智能磨齿机加工精度达ISO3-4级,纳米时栅传感器测量精度突破2.5μm(1000mm量程),可靠性指标MTBF≥30000小时。
智能系统研发:构建齿轮机床云边协同智能系统,实现关键部件健康状态预测准确率≥95%,工艺参数自决策准确率≥90%,调试时间缩短60%。
应用场景验证:在新能源汽车齿轮加工领域建立示范基地,完成三类机床(车磨复合/滚齿/磨齿)及两类核心部件(高精度主轴/工作台)的可靠性试验,形成应用验证报告。
▲数控车床(HG40/50E)。
▲数控车床(HG360PL)。
知识产权布局:全链条专利矩阵构建
专利组合培育:围绕精度提升、可靠性保障等技术,申请10项核心发明专利,覆盖床身结构、主轴系统等关键部件;完成5项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包括HG40/50E、HG360PL等数控车床,实现与国际品牌技术对标。
管理机制创新:成立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专项小组,建立从技术筛选到运营转化的全流程管理制度。
资本运作探索:完成1000万元专利质押融资,通过高校专利许可承接(10项)与产学研合作,加速技术成果产业化。
产业生态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推进
高校科研联动:与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建立专利转让合作,联合重庆大学等机构搭建区域创新平台,共享研发资源。
产业链协同:上游联合特种钢材供应商研发高性能材料,下游对接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领域企业,形成“研发-制造-应用”产业闭环。
高价值专利培育的“宏钢模式”
技术攻关与专利布局同步推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核心技术突破与专利组合布局深度融合,避免“重研发轻保护”。
知识产权资本化运作:通过专利质押融资、高校技术许可等模式,实现知识产权从“无形资产”到“产业资本”的转化。
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打破企业单打独斗模式,构建政府引导、高校赋能、企业主导的创新生态,提升技术转化效率。
该项目的实施不仅使宏钢数控在高端机床领域实现技术突围,更形成了可复制的高价值专利培育范式。
(文/王小玲 图片由重庆宏钢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提供)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