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发布全国首个陶行知AI数字人!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10-22 15:04

在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34周年纪念日前夕,一场融合科技与教育精神的文化盛事于10月16日至17日在上海宝山举行。作为全国五省市九区县“重走行知路”主题活动的核心亮点,由合川开发的首个陶行知AI数字人正式亮相,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桥梁,让这位教育巨匠跨越一个世纪的时光“重返”教育现场,开启了陶行知思想传承的数字化新篇章。合川区委副书记秦敏参加活动,并启动陶行知AI数字人发布。

▲全国五省市九区县“重走行知路”主题活动第二站在上海宝山举行

合川聚力 树数字教育标杆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号召,推动“打造中国教育人必访地”,创造性弘扬行知文化,陶行知AI数字人项目于今年5月启动实施。该项目由合川区委、区政府领导,民生教育集团资助,由合川区教委、区陶研会牵头负责学术把关、素材收集和资源整理,凝聚多方力量为行知文化的数字化传承奠定坚实基础。

光影重现教育巨匠风采

10月16日,在上海行知中学的活动主会场,随着重庆市合川区委副书记秦敏与重庆应用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何菲共同启动,陶行知AI数字人正式与公众见面。屏幕中的数字人面容还原度极高,眼神温和而坚定,完美复刻了先生的经典神态,其语音语调更是基于史料记载精心打磨,力求传递出先生的精神气质。现场播放的寄语片段中,数字人重温“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箴言,跨越时空的教诲引发全场强烈共鸣。

该数字人的发布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打破了历史人物传承的线性局限,让陶行知从书本上的文字符号转变为“可视、可听、可感”的鲜活存在,为学习研究和传承陶行知思想提供了生动载体。正如教育界专家所言,数字技术的应用并非制造完美替身,而是搭建起“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之门”,这种“在场感”带来的情感冲击力与精神唤醒力,远胜于传统的宣讲模式。同时,这一创新实践也为“人工智能+教育”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范例,推动行知精神在数字时代实现更广泛的传播。

▲活动现场同步发布“重走行知路——中国教育人必访地地图”

活动现场同步发布的“重走行知路——中国教育人必访地地图”,与AI数字人形成互补,共同打造新时代行知文化体验新路径。

跨区域联动的精神接力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王仁雷致辞

▲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与六家陶行知纪念馆签署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战略合作协议

▲陶行知先生曾孙陶侃(左)、冯玉祥将军孙女冯丹龙(中)、许士骐先生之子许唯物(右)讲述还原陶行知先生在抗战中的故事

此次由上海市宝山区主办的“五省九区县重走行知路”活动,是继去年由合川首次举办该活动后的第二站。本次活动以“承烽火初心,育时代新人”为主题,活动形式丰富多元,全方位展现行知精神的当代价值。主会场内,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王仁雷致辞阐释宝山的行知精神渊源,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与六家陶行知纪念馆签署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战略合作协议,构建全国性合作平台。活动还特邀陶行知先生曾孙陶侃先生,与冯玉祥将军孙女冯丹龙女士、许士骐先生之子许唯物先生共同登台,讲述还原陶行知先生在抗战中的故事。

▲与会代表在宝山区大华行知公园祭奠陶行知先生

在宝山区大华行知公园,与会代表向陶行知先生塑像敬献花篮。实地参访环节中,嘉宾们走进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行知实验中学、行知中学、行知育才旧院,体验核雕、AI编程等特色课程,并参观宝山规划展示馆、淞沪抗战纪念馆等场所,在行走中感悟“烽火初心”与教育使命的深度联结。活动尾声,宝山区委副书记陆奕绎向下一届主办方代表黄山市歙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柯德亮交接旗帜,标志着“重走行知路”进入“宝山接力、歙县接棒”的新阶段。

▲与会代表参观宝山规划展示馆

▲上海市宝山区委副书记陆奕绎(左)向下一届主办方代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柯德亮(右)交接旗帜

烽火中的教育赤子心

在本次上海宝山行活动期间,合川区委副书记秦敏还专程带队赴陶行知先生孙女陶铮住处开展专题采访。陶铮女士讲述了从其父亲陶晓光口中听到的陶行知先生充满智慧的家庭教育故事,对合川“打造中国教育人必访地”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宝贵意见。

▲合川区委副书记秦敏(右三)拜访陶行知先生孙女陶铮(左三)

此次首个陶行知AI数字人的发布与“重走行知路”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深情致敬,更构建了科技赋能文化传承的新范式。未来,随着跨区域合作的持续深化与数字技术的不断应用,行知精神必将在培育时代新人的进程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记 者:陈方斯)

来源: 合川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宋若冰   审核: 王萃 主编: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