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企业年省460万元!“合川工匠”曾冬的匠心与初心
2025-09-16 08:02
在重庆华新盐井水泥有限公司的厂区内,机器日夜轰鸣,旋转的水泥窑宛如“工业巨兽”的心脏,持续有力地搏动,将矿石与泥土淬炼成构筑现代文明的“筋骨”。在这幅充满力量感的工业图景中,有一个身影与之融为一体,他时而凝神驻足于中控室闪烁的屏幕前,时而穿梭在高温的设备管道之间,时而俯身于图纸前与团队激烈讨论。
他便是该公司的生产经理曾冬,一位从基层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技术大拿”,一名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的共产党员。
▲曾冬正在检测材料。
从“工”到“匠”的攀登之路
今年34岁的曾冬是一名共产党员,万州人。13年前,他进入重庆华新盐井水泥有限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员工。
▲曾冬(中)和同事讨论技术问题。
从业之初,曾冬积极学习总结,谨记老师傅的谆谆教诲,凭借着一股钻劲,在多个技能大赛斩获佳绩。
2017年,他代表公司参加了由中国水泥协会联合中国机冶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国家建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举办的——“山水杯”全国窑操技能大赛,一举斩获水泥窑操作铜牌。
2024年,曾冬参加中华全国总工会、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全国“红旗杯”班组长大赛。比赛中,他与全国建材行业1766家企业的27342名班组长同台竞技,经过线上比拼,最终与来自23家制造企业的200名班组长在云南进行线下技术PK,最终顺利进入决赛,获得优胜奖。
企业降本增效的“行家里手”
无论是工作中,还是参加技能大赛,曾冬都善于总结经验,并将所学、所悟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同事。
他利用水泥窑AI控制技术,着手生产车间数字化与智能化改造,用思维导图、TRIZ理论、头脑风暴法、组合分解法等多种创新工具来解决生产运行中的实际问题。在支援西藏日喀则公司期间,曾冬通过细心观察和合理改进,使窑系统大布袋除尘器的运行阻力降低约390帕。
曾冬说,针对窑系统热耗及电耗改进工作,他提出改进方案并带领全员整改,最终实现熟料产量提高14.72t/h,熟料游离钙合格率提高5%,熟料热耗降低11.54kg/t标煤,在煤磨区域通过整治漏风将煤磨台产能提高了4.98t/h。
2024年,曾冬组织团队完成煤磨烘干仓改造,促使煤磨提产15%以上;完成工厂生物质输送系统的改造,使工厂生物质燃料使用量提升20%以上,年节约标煤8000吨以上,年节约成本超460万元。
工友眼中德才兼备的“技术大拿”
如今,走在公司的生产区,曾冬依然是最忙碌的那个人。他带领团队自主完成的生料磨入磨热风管改造、耐火材料施工及预热器内部挂片快修等项目,不仅节约了大量外协费用,更让整个团队的技能在实战中得到淬炼和提升。
▲曾冬和同事巡查设备运行情况。
“工匠虽是一种称谓,却是对自己的高度认可和信任。”曾冬这样理解自己的身份,“工匠要求一个人专一行、精一技,用自己的技术和专业成为团队的‘技术大拿’,并最终实现匠心传承,让整个团队筑梦启航。”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