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轮椅上的“奔跑者”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10-17 14:57

近日,东方吐白,山里的雾气开始散去,李兴国开着电动轮椅开始从虎威镇人和村出发赶往县城。

他双手稳稳握着操控杆,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上——这条曾让他屡屡受挫的路,如今已成为他和一群残疾人伙伴“编织希望”的起点。

一个半小时后,李兴国到达县城,将各式各样的编织品摆好。阳光洒在上面,每一件编织品都散发着自然材料的质朴美感。与周围叫卖声此起彼伏、商品堆叠得满满当当的摊位相比,他们的摊位每一处细节都透着与众不同的温度与匠心。

六年前,一次意外导致李兴国下半身瘫痪,从生活到就业,都要面临比常人更多的困难。逆境之中,他选择迎难而上,开启编织品的创业之路……虽然少了双腿,他却从未停下前行的脚步,为自己撑起了一片天,也不忘为他人撑把伞。

“我想有尊严地‘走’下去”

2004年,李兴国从西南师范大学毕业后,成为了重庆出版社的一名记者。怀揣创业梦想的他,几年后,带着20人的团队干起架设通讯光缆的工作。2019年,李兴国在果树上采摘水果时不慎坠落,导致脊髓损伤,下半身瘫痪。

为了更好地照顾李兴国,父亲将他接回了老家。他不敢出门,怕人问。在屋里关了整整三天,手机不接,饭也不吃。

“我心里头全是绝望,完全不知道往后的日子该怎么过?”李兴国说,那三天,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三天。

丰都县残联了解情况后,将李兴国纳入脊髓损伤残疾人群。“我们健全人或许能看到他们身体的不便,却很难真正共情他们深埋心底的痛苦。但有过相同遭遇的人不一样,他们更能读懂彼此藏在沉默里的难处,也更能精准地相互慰藉、彼此开导。”县残联副理事陈娜娜说。

下定决心的那一刻,李兴国便开始认真琢磨未来的路。一次刷手机时,手工编织的教学视频吸引了他的目光,视频里,普通的线条在手中变成精致的物件,这让他心头一动。

抱着试试的态度,李兴国开始在电商平台购买编织带、藤条、钢丝等材料。一开始,学习编织并非易事,由于缺乏经验,他常常被锋利的工具划伤,编织也频繁出错,到最后一步收口也不尽如人意。但每一次失败,都没有击退李兴国,反而让他愈挫愈勇。他不停地观看编织教程,反复编织反复修改。

经过无数次拆除、复编,第一个水果盘终于成型。“第一个水果盘虽然成型,但是距离售卖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就用来当参照物。通过不断改进,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编得越来越好。”李兴国说。

学会了编水果盘,李兴国又开始学习编包。那些曾经让他头疼的材料,如今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一点点编织出他对生活的希待,也编织出了一条满是希望的路。

“我不想成为家人和社会的拖累,我想有尊严地‘走’下去。”李兴国说。

“只要一步一步往前挪,总能走到有光亮的地方”

编好不易,卖出更难,看着自己精心编织的手工艺品,李兴国再次陷入了沉思。

李兴国家在深山坳,往县城的15公里路,本就弯道多、坡度陡,想靠轮椅走出去很难。

“我在网上查到一种电动轮椅,和电动三轮车差不多,我就买了一辆,希望它能让我‘走出去’。”李兴国说。

2024年3月18日天刚亮,李兴国用电动轮椅装着自己编织品从家里出发,连续的上坡路,电机常常“嗡嗡”地嘶吼着却走不动,他得用胳膊撑着轮椅扶手,使劲往前推,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浸湿了后背的衣服;下坡时更要小心,他得紧紧攥着刹车,让车子一点点往下挪,手心被刹车柄硌得又红又疼,生怕一松劲就冲出去。

“山路弯道特别多,我几乎是一点一点挪动。”李兴国说。

到了县城后,李兴国在燃气公司附近找了一个地方摆出水果盘和包。路过的人看到他坐着轮椅摆摊,都忍不住停下脚步。一位大妈拿起一个包问:“这包是你编的?真结实。”李兴国笑着点头,指了指包上的花纹:“您看这花纹,我编的时候特意加了密,装东西不容易破,背着也舒服。”

渐渐地,摊位前围满了人,水果盘和包一个个被买走,还有人留下电话,说以后要订做。

夕阳西下,李兴国开着轮椅往回走。山路依旧弯弯曲曲,可他的脸上却带着笑。“‘走出去’的路再难,只要一步一步往前挪,总能走到有光亮的地方。”李兴国说。

“我是残疾人,知道他们难在哪儿”

李兴国的指尖总缠着各种色彩的藤条,那是他与世界对话的方式。作为一名残疾人,编织手工艺品是他维持生计的唯一依靠,可日复一日地辛苦编织,却没能换来生活的转机——他的编织品,摆在集市的小摊上,刚开始人来人往,慢慢地却鲜少有人购买。

销售难题像一块巨石压在他心头。有一天,一个年轻女孩背着的一个亲手编织的包吸引了周围人的目光。这个包,米白色的藤条打底,缀着淡粉色的花瓣纹样,包带处还巧妙地编了蝴蝶结造型,时尚又别致。

看着那个精致的编织包,再对比自己摊位上那些款式老旧的编织品,李兴国突然意识到,这么久以来,自己始终在原地打转,以为只要坚持编织,就能守住生活的希望,却忽略了时代在变,人们的需求也在变。

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创新中,李兴国的编织技术越来越好,产品从简单的水果盘、包升级到20多个品类,既有自然古朴之美,又蕴含着现代时尚气息,更透出精湛的技艺。

2025年1月,李兴国萌发了在网上售卖自己产品的想法,通过互联网平台直播销售自己编织的手工艺品。镜头前,那些带着温度的编织手格外吸睛,订单也随之源源不断地涌来。今年,他已经卖出140件编织品。

此时,李兴国心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何不邀请和自己有着相似境遇的残疾人一起加入?

当李兴国带着编织品出现在残疾人伙伴面前时,他们瞬间被这份“指尖上的手艺”吸引,纷纷表达了学习的意愿。毫无保留的李兴国,立刻化身“老师”,从基础的编织手法教起,耐心演示每一个步骤,手把手纠正不熟练的动作。对于学习中遇到困难的伙伴,他从不急躁,总是笑着鼓励:“藤条柔韧,可以编织成各种形状,人生也一样,只要有梦想,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怕。”

“我是残疾人,知道他们难在哪儿。”李兴国的想法很简单,“我们大家在一起再努力一段时间就可以在城里租房,开设一个残疾人手工坊,在线上销售的同时,也和一些精品店合作,增加销量,让多残疾人都能挣到钱,找到自己的价值。”李兴国说。

(李倩倩 林雪琴 夏朝燕 彭春蓉)

编辑: 彭光瑞   审核: 王萃 主编: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