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鲜”到“半年存” 科技赋能让丰都麻辣鸡走得更远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7-10 14:43

近日,记者走进丰都麻辣鸡产业园生产车间,只见一袋袋刚刚包装好的麻辣鸡正等待销往全国各地。据车间负责人介绍,他们通过使用新型冻眠设备对产品进行保鲜处理,保质期从原来的1个月延长到6个月,麻辣鸡可以在更远的市场上放心销售,更具市场竞争力。

“以前麻辣鸡保鲜期短,我不敢卖给外国游客,担心带回国后变质,影响产品信誉和国际形象。现在破解了产品保鲜瓶颈,就不再担心这些问题了。今年丰都庙会期间,我共计卖出300多份麻辣鸡给外国游客,而且大多是被带回国的。”名山景区麻辣鸡专营店店主何正琼说。

麻辣鸡加工现场

产品保质期短限制销售范围

刚宰杀的鸡肉温度约为37℃,若不及时处理就会不新鲜。于是,人们把鸡肉放进冰水里快速降温至2~4℃,这样能锁住鸡肉的鲜美和营养;随后将其放入冰箱,可阻止细菌繁殖,使鸡肉的口感和品质得到较好保持。

“麻辣鸡采用当天宰杀的活鸡,煮熟后现场切割加工制作而成,虽然味道纯正可口,但因不添加防腐剂,即便是经低温冷藏、通过冷链运输,保质期也只有一个月。”丰都县麻辣兄弟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喻文康说,保质期短不仅限制了销售范围,还让企业在物流和库存管理上“压力山大”。不少消费者也因此担心购买后来不及食用就变质,对购买麻辣鸡存在顾虑。

麻辣鸡作为我县重要的食品产业,带动了养殖、加工、销售等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但麻辣鸡的储存问题一直是企业发展的痛点。由于保质期短,产品的销售区域和市场拓展受到限制,给企业带来了很大挑战。为此,推动丰都麻辣鸡从传统手工制作向现代绿色工艺转变成为当务之急。

“传统工艺存在质量稳定性差、生产效率低、卫生条件欠佳和保藏期短等问题,工业化生产需制定严格的工人操作规范、环境卫生标准以及质量保证作业书。”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专家一语中的,认为丰都麻辣鸡的保鲜技术难题,只有通过快速冷冻技术才能解决。

冻眠技术破解企业保鲜瓶颈

针对高校专家提出的建议,县科技局迅速组织工作专班,联系西南大学等高校科研团队,于2022年12月引进新型冻眠设备,帮助企业成功掌握冻眠技术,破解了保鲜瓶颈。

县科技局局长杨宏介绍,该技术利用低温休眠原理,将加工后的麻辣鸡快速冷冻至零下28℃以下,在最大限度保留原味和营养成分的同时,把保质期从原来的1个月延长至6个月,大大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其销售范围更广、售价更优,进一步拓宽了市场空间和销售渠道。

此外,我县还在其他方面开展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工作。例如,通过政策驱动、补链强链、规范引领、网络营销等措施,全力打造麻辣鸡产业集群,力争在未来3~5年内形成产值达50亿元的产业集群,并培育规模以上企业20家以上。

“这些措施不仅解决了麻辣鸡的保鲜问题,还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杨宏说。

丰都麻辣鸡协会会长范淑英介绍,冻眠技术的突破让麻辣鸡产业发展速度显著加快。目前,全县有麻辣鸡生产企业、小作坊等400多家,从事麻辣鸡直接生产销售的人员近4000人。2023年5月,县政府与重庆渝都麻辣鸡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功签订丰都麻辣鸡产业链项目协议,总投资8亿元,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开设10000家丰都麻辣鸡品牌门店,实现年度产值24亿元。

“届时,丰都麻辣鸡品牌将以更强大的势头走出丰都,走向全国。”范淑英说。

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一直以来,县科技局统筹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推动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对接外部科研资源,组织技术引进与企业合作。比如,引进专家技术团队和新型冻眠技术,为丰都麻辣鸡企业成功突破保鲜难题,便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人才引育、科技创新、技术攻关、平台建设等方面下功夫,积极落实惠企政策,为企业搭建对外合作的桥梁,引进各类优质资源,让企业创新活力满满、发展动力十足。”杨宏说。

正是得益于县科技局等部门搭建的平台,丰都麻辣鸡搭上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快车,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如今,企业产能比以前增加了3倍,成本增幅不大,售价保持不变。新技术让企业的受众更广了,以前产品主要通过餐饮渠道销售,现在电商平台、商超、门店都有销售,全国各地均可购买。科技创新推动丰都麻辣鸡突破了保质保鲜技术瓶颈。

接下来,县科技局还将联系西南大学等相关专家,研究我县生态环境对原辅料加工风味的影响,以及包装中高效热处理、抑菌技术和麻辣鸡工艺配方对风味质构调控技术等相关课题。

“同时,聚焦定制化、精准化、个性化服务,依托西南大学丰都食品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为企业提供‘线上+线下’全方位、专业化的科技服务,助力麻辣鸡产业做大做强。”杨宏说。

来源: 丰都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 彭光瑞   审核: 胡东强 主编: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