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县和美院落包鸾镇春分小院:旧院展新姿 群力奏和音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7-03 10:25

包鸾镇春分小院位于青山绿水之间,阳光洒在错落有致的农房上,白墙黛瓦熠熠生辉;微风拂过,花园里五彩斑斓的花朵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这里蜕变的故事。

2023年春天,春分小院历经42天的精心打造,从破旧杂乱走向焕然一新,成为全镇率先建成的示范院落。

春分小院

从荒芜杂乱到规划有序

曾经,春分小院狭窄的村道坑洼不平,每逢雨天便泥泞不堪,农房墙面斑驳脱落,周围杂草丛生。

“以前这地方,又脏又乱,年轻人也都往外跑,就剩下我们这些老年人。”72岁的村民杨治民回忆起过去,不禁皱起了眉头。

2023年春天,给这里带来了转机。春分小院项目正式开工,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包鸾镇政府秉持着“为群众而建、让群众自建”的理念,将选择权交到了群众手中。

包鸾镇打破了以往的模式,根据群众意愿、地域分布、邻里关系等情况,划分了252个院落。修建中让群众自选院落、自选设计、自选材料,并组织镇村干部、院落长、村民代表外出学习经验,共同商议按照院落申请、村民自建、政府补助的模式开展整治。

为了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和安全,每户向村“两委”缴纳诚意金表明改造决心,包鸾镇纪委主动介入监督资金去向,督促改造完成第一时间全额退还农户,让村民们吃下了“定心丸”,积极参与到了院落的规划和建设中。

村民们在凉亭休息

群策群力打造宜居家园

“小院的设计都是我们大家一起商量出来的,以春分为主题,寓意着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村民刘明珍说。

在春分小院的建设过程中,群众的力量得到了充分展现。在自选设计阶段,村民们结合地方文化、院落特点、群众意愿,以24节气中的春分为主题进行打造。农房的顶面、墙面、地面进行翻新,花园、菜园、果园、养殖园也一应俱全。

自选材料环节更是体现了民主,工作人员3次带领村民代表外出选购人居环境整治材料,村委组织召开院落长、村民代表、13家企业参加的材料比选会,让村民自主选择建材。同时,将整治成果、资金使用情况等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在群众自建阶段,137名村民自发组建后勤服务队、施工小分队,按照私人区域自己建,公共区域大家建的原则,投入到建设中。

“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干活,不仅效率高,还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杨治洲说。在这个过程中,还挖掘出了许多表现优异的院落长、工匠等,21名优秀人才被纳入村干部后备储备干部库,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后备军”。

如今的春分小院,面貌焕然一新。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户户门口,整洁的农房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的花园里鲜花盛开,菜园里蔬菜郁郁葱葱,果园里果实累累······从最初的4户17人,发展至如今的17户62人,还吸引了一家民宿入驻。

村民们在一起开展活动

自治自强绘就和美画卷

春分小院的改变不仅仅停留在环境上,更体现在村民的精神面貌和乡村的治理水平上。群众自治成为这里的一大特色,主要突出“一院两会三事分流”。

包鸾镇组织了全镇13个村(社区)开展院落专项拉练,总结出了许多院落自发形成的好的经验做法。春分小院就采取了“院落长+党建指导员”“院落委员+院落公约”的“121’院落微治理体系,建立了党支部领导的“两代表一委员+榜样代表+互助会代表+N”的院落议事会。

“最开始有一部分人都不愿意参加议事,嫌麻烦,浪费时间。然后,我们与政府的工作人员一起给大家做思想工作。现在大家参与议事的积极性可高了,有啥想法都能在议事会上说出来。”春分小院院落长曾报伦说。

随着环境的改善和治理水平的提升,群众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满意度大幅提升,还自发举办了村歌村晚村运会、厨艺柴艺洁艺大比拼、集体生日、包粽子等活动,拉近邻里关系。此外,还评选出“十佳院落长”4名、“十佳最美家训”7户、“十佳院落”10个。

来源: 丰都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 彭光瑞   审核: 王萃 主编: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