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也有“芯片”?来看山东专家在丰都种下的科技力量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6-24 21:57

当山东的技术遇上重庆的山水,能结出多甜的果子?丰都果农陈廷文捧着4.5元/斤的早熟李笑得合不拢嘴时,答案早已写在漫山遍野的李树上。这场跨越1400公里的枣丰协作,正让巴渝大地的山间野果,变成乡村振兴的甜蜜幸福。

 

“鲁渝协作”是国家“东西部协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0年山东省枣庄市与重庆市丰都县缔结协作关系以来,一批又一批专家和技术团队从齐鲁大地奔赴巴渝山乡,绘就出携手发展的感人画卷。

 

2019年,安广池教授作为“枣丰协作”队伍中的核心技术骨干来到丰都。他说:“既然来了,就一定要不负重托!

当山东教授遇见丰都李树——一颗果子的“身价暴涨”

 
 

“直径40毫米以下的果子都卖完了!45毫米以上的特级果能卖到4块5一斤!”2025年仲夏,丰都县虎威镇立石村果园里,果农陈廷文笑得合不拢嘴。他家的“丰早脆”青脆李,不但抢在别人前面熟,还卖出了“黄金价”

 

谁能想到,五年前他种了26年李子,却始终挣不到钱。品种老、技术差,一斤李子只能卖五毛钱。

 

安广池看果子

安广池和果农交谈

 

转机来自2020年。安广池带着“良种良法”走进山村,手把手教他育种、管护、扩繁。从1株早熟李开始,扩繁至如今的750亩果园,栽种3.7万余株,打响了重庆市最早成熟青脆李的品牌——“丰早脆”。目前特级果占比达70%,日采3万斤,远销新疆、浙江、上海等地。

 

就在上周,我们发布了《抢鲜上市!早熟脆李“丰早脆”提前20天C位出道,甜到心巴~》的推文,迅速刷爆朋友圈。不少网友纷纷留言,表达购买意愿。

 

 

小小李子的“逆袭”

靠的是科技做支撑

更是鲁渝协作的成果缩影

 

 

果子装车

 

果业“芯片库”——200个品种的“果树超市”落地丰都

 
 

在仙女湖镇,一座“看不出多大、却很能装”的农业高新技术园区正在默默改变丰都果业的未来。

 

枣丰协作科技园大景

这是“枣丰协作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由安广池及团队一手打造。2860盆山东“伏脆蜜枣”在这里试种成功,90%顺利挂果;来自全国各地的枣、桃、李等200多个优良品种在这里集中展示,果农们像逛超市一样挑品种、学技术、带苗回家。

 

“我们搞容器栽培、扦插扩繁,就是为了让丰都农业有‘选种自由’。”安广池笑着指着棚里的枣树说:“你看,一根枝条能结十多个枣,比在山东还旺!”

 

安光池教修枝叶

 

安光池指导修剪枣子

 

安光池在大棚修建枝条

 

这个“果树超市”

不仅是实验田

更是丰都农业的“种质芯片库”

不断为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协作答卷——枣丰“山海情”结出“丰都甜”

 
 

六年来,安广池走遍丰都每一寸土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科技种进农户心里:

✅ 引进优良果树品种220个,推广新技术新成果17项、孵化科技企业6家

✅ 打造服务“三农”事业的丰都本土科技服务团队

✅ 丰都农业系统申报科技项目从“零”起步,近两年已累计申报近20项、10余项专利获国家授权

 

安光池正在上课

 

他本人也获得众多荣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好人、丰都县“最美科技工作者”……

“丰都是我的第二故乡。” 六年里,这位山东教授踏遍丰都每寸土地,鞋上的泥土混着长江边的沙。如今走在立石村,老人会拽住他塞把李子,小孩追着喊“安爷爷”——当技术嫁接上土地,当协作扎根于人心,那些从山东带来的枣核,早已在巴渝大地长成了共同富裕的参天大树。

 

 

从0.5元到4.5元,变的不只是李子的价格,更是东西部协作的化学反应。当山东的科技基因遇上重庆的山水,结出的何止是香甜的果子?这是乡村振兴的中国答案,是跨越山海的枣丰甜。

 

来源: 丰都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 彭光瑞   审核: 王萃 主编: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