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建议 | 机制创新“破难题” 让江北这个街道的民生实事“件件有回响”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2025-10-17 14:48

“以前下班回家,抢车位像打仗,邻里之间没少红脸。现在车位划得整整齐齐,管理也很到位。”家住江北区石马河街道下南石家园小区的居民刘阿姨说起小区的停车规范整改,语气里满是满意。这处曾因停车乱、矛盾多让居民头疼的老旧小区,如今的变化,源于一场从“群众建议”到“实事落地”的治理实践——而这,正是江北区深入推进“人民建议有奖征集活动”的生动缩影。

急难愁盼精准破题,群众声音成民生指南针

下南石家园是典型的农转非安置老旧小区,半开放式管理、毗邻地铁站的区位,让非小区车辆长期霸占车位,“僵尸车”扎堆,邻里因抢车位吵架成了常事。更让居民揪心的是,车辆挤占通道后,消防车、救护车进入时多次“卡壳”,安全隐患悬在头顶。“我们老年人腿脚不便,真有事救护车进不来可怎么办?”在社区院坝会上,居民们的担忧被一一记下,这条“规范小区停车”的建议,很快被纳入街道民生实事征集清单。

不同于以往“政府说了算”,石马河街道创新采用“六步推选”工作法,构建起一套科学、民主且高效的民生决策机制:基于小区楼栋分布和人口规模确定代表数量,按“空间相邻、户数均衡”原则划定推选单元,通过“自荐推荐双轨并行、线上线下融合投票”推选业主代表,并明确职责、公示结果,确保民主公开。最终组织代表们反复商议,投票确定“规整35个车位、安装道闸、长租与临停相结合”的方案。如今,小区不仅停车秩序井然,停车收费所得还反哺小区自治,修补了破损路面、增设了休闲座椅。

这一成功实践并非孤例:近年来,石马河街道利用闲置空间建小微停车场,新增停车位1200余个,山水景园、菲尔小城、南石家园、明瑜恒康等老旧小区停车得到规范,目前金果园小区停车规范整改正在推进中……

同样因“群众建议”精准破题的,还有国奥村、大川水岸等片区居民的就医路。此前,该片区居民到石马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需自驾或打车,老年人尤其不便。“能不能加个公交站?”居民的呼声,被石马河街道社区事务服务中心主任李弟明捕捉到。街道立即牵头,联动区交通运输委、区交巡警支队、两江公交集团等多部门,多次沿线踏勘:从国奥村到两路口,测算车行时间、统计乘客数量、优化站点间距,最终确定调整615路公交线,新增“玉带路南站”。

▲玉带路南站

“常规流程要半年,我们加急跑、现场办,3个月就通了车!”石马河街道人大工委负责人介绍,如今居民坐公交直达医院,单程能节省20多分钟。

从院坝会上的民声诉求,到多部门联动的现场办公,石马河街道始终将问需于民作为起点,以主动作为打通服务堵点,靠多方联动破解民生难点,让“人民建议”不再止于纸面,而是成为城市治理的精准坐标。

单一推进闭环赋能,机制创新让实事落地有声

“民生实事不是‘拍脑袋’定的,得让群众说了算、全程盯、满意评。”石马河街道党工委负责人的话,道出了街道民生实事推进的核心逻辑。这份“底气”,源于一套从“征集”到“评价”的全流程闭环机制。

在去年11月,街道就启动了2025年民生实事征集,线上通过重庆江北社会工作微信公众号、“民呼我为”平台、网格群收建议,线下依托“3+1”级书记接访日、院坝会听诉求,短短3个月就收集到56项群众需求。街道办事处、人大工委通过统筹兼顾、科学研判、同类合并等方式,56项需求最终合并优化为16项建议项目,再经2025年3月街道议事会代表差额票选,确定11项年度民生实事。

▲院坝会议事

为了让民生实事不“悬空”,街道还制定《石马河街道民生实事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明确“征集—筛选—督办—评价”全流程。群众“点单”后,街道按照“普惠性”“紧迫性”“可行性”等标准筛选,再通过议事代表票决确定项目。推进中,实行“分级督办+全过程监督”,项目进度上墙公示,代表委员现场问询。完成后,还要接受“第三方民调+议事代表评分+业务科室验收”的“多评分制”打分,低于80分启动“二次整改”。“以前怕‘办实事’变成‘走过场’,现在有了监督评价,我们提的建议有人听、有人办、还有人回头看,心里很踏实!”悦江社区居民代表刘女士对这样的闭环机制表示“点赞”。

而种种机制创新带来的成效,早已在石马河街道过往民生实事的扎实成果中显现:苏家院老旧小区改造,听居民建议新增26个车位、8套健身器材,破破烂烂的临时棚变成了纳凉凉亭;明瑜恒康小区门头裂缝危及行人,居民反映后,87米裂缝门头被拆除,18家商铺周边重获安全;鸿恩家医健康驿站覆盖8个社区,每周有医生上门随访,“小病在家门口就能看”成了居民的新体验……截至2025年9月,街道2025年度确定的11项民生实事,已完成7项,每一项都印着“群众需求”的印记。而街道通过“群众建议+机制推进”,目前已累计化解物业矛盾、民生难题超300件,群众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0%以上。

▲学生家长向街道赠锦旗,感谢街道解决出行难题

“民生实事没有终点,民生实事的收集与办理必须坚持常态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石马河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民生实事工作机制,擦亮“渝里乡商 美好江来”等议事品牌,用好“141”智治平台,推动更多“金点子”转化为“好项目”,让“人民城市”成色更足、底色更暖。

(谢静)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彭光瑞   审核: 王萃 主编: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