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绳作笔,绘亮城市天际线 ——记退役军人、市城市照明中心江北照明处电工江海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7-15 09:13

人物名片

江海,36岁,重庆市城市照明中心江北照明处一线电工。5·12汶川地震时,江海还是一名军人,随部队奔赴前线抗震救灾,荣获“优秀士兵”称号,所在连队获得“全国抗震救灾英雄连”荣誉称号和“集体一等功”荣誉。2009年退伍后,江海进入市照明中心工作,作为一名党员和城市照明作业班组负责人,已坚守照明维护一线16年。

前不久,江海与往常一样,与同事王方海、周娟一起来到重庆大剧院附近。江海负责高空作业,周娟负责安全监护,王方海则辅助高空作业。保险带、座板、绳索……仔细检查完装备后,江海系好保险带小心翼翼地攀爬外墙,王方海放下一段绳索,江海准确地降落到墙体外立面检查投光灯,更换新的LED灯泡。

两个小时后,完成高空作业的江海已满头大汗,脚踏到地面后立即“咕嘟咕嘟”大口喝水。“高空作业充满了挑战和危险,但晚上看着那些璀璨的灯饰照亮‘两江四岸’,我能感受到工作的价值。”

汶川地震徒手解救被困老人

江海曾经是参加过抗震救灾的英雄。时光拉回到2008年5月12日,正在绵阳当兵的江海所在连队接到紧急任务——立即向灾区挺进,开展救援任务。

“路十分不好走,余震不断,滚石不停地从山上往下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江海至今心有余悸,路边有的车辆被巨石压扁,危险超乎想象。

在一片倒塌的民宅废墟中,一位老人被困。由于废墟结构复杂,救援难度极大。江海和战友用工具一点点地刨开瓦砾,避免对老人造成二次伤害。“当时还没配备破拆机等救援工具,哪怕戴了手套等护具,很快手套就磨破了,每个战士双手都被划伤。”江海回忆说。

经过3个小时艰难救援,老人成功获救。没有交通工具,医疗人员对老人进行初步救治后,战士们轮番背着老人,10个小时后才把老人转移到安全区。

完成抢险救灾任务后,江海获得“优秀士兵”称号,所在连队获得“全国抗震救灾英雄连”荣誉称号和“集体一等功”荣誉。

守护城市光明十六载

2009年退伍后,江海来到市照明中心工作,成为一名一线维护人员。

“市民称我们为‘蜘蛛人’,从高空俯瞰这座城市,两江四岸一览无余,这是很壮观的视角。”江海说,2019年市照明中心组建桥梁灯饰高空作业队伍,自己主动报名,成为10名高空作业人员中的一员。

超高空、零经验……队伍组建初期,困难重重。大桥灯饰巡查维修经常需要爬到桥顶,在距离江面100多米的超高空维护,一排查就是几个小时,对长期从事普通路灯维护的江海来说,是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考验。

“听老师傅说,高空作业最怕的就是心慌,心一慌,手就抖,事就坏了。”江海还记得菜园坝大桥桥顶离江面有114米。“深呼吸几次,让自己平静下来,相信同事。”江海逐渐克服了心理上的恐惧,哪怕桥顶再高,也不怕了。

除了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江海还拓展专业领域,学习智能灯杆单灯控制等新技术,实现对每一盏路灯的远程精准控制,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春晚分会场的幕后英雄

今年,春晚重庆分会场艺术化地呈现了重庆立体恢宏的城市风貌、向新向前的发展成效、内畅外联的开放之姿,整个活动圆满成功。除了台前精彩的演出人员,守护万家灯火的江海等幕后英雄也有一份功劳。

央视春晚重庆分会场以“两江四岸”为背景,江海所在的江北照明处负责北滨一路、北滨二路以及大剧院沿线照明设施。其中,大剧院处于“两江四岸”核心区域,灯光照明保障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保障江北嘴的璀璨夜景在春晚镜头中惊艳亮相,江海提前半个月就带领同事们对北滨路照明设施开展“地毯式”排查。“沿江灯饰有些摆放位置不太对,整体看起来不在一条线上,有些地方有断点。”江海说,同事在远处观察灯光效果发出指令,他就在近处“查漏补缺”。

“暗的地方加装投光灯,断点的地方增设景观灯,打个比喻,我们就是给城市‘补妆’。”春晚重庆分会场主舞台的灯光照明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修改方案历经一个多月的反复调试,涉及江北区70余栋楼宇,约4.6公里的沿江滩涂,投光灯、景观灯、照树灯、滩涂灯……每一组灯光的颜色、亮度、形状,以及亮灯的精确时间,都经过上千次的调试修改。为确保江北嘴舞台背景灯光照明效果完美呈现、精准无误,江海和同事们几乎每天都熬夜奋战到凌晨。江海笑了笑,还记得春晚当天,他和同事提前3个小时到达现场,再次仔细检查了所有接触器及开关运行情况、灯饰灯具角度等,确保万无一失。

“信号平稳,各控制终端电压电流显示正常……”1月28日18点,“两江四岸”的一盏盏路灯和景观灯饰亮起,以最完美的状态点亮了城市夜空。“回到家,已是凌晨2点,家人还在等我。让全世界看到独一无二的重庆夜景,我们一家人都很自豪!”江海说。

来源: 江北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彭光瑞   审核: 王萃 主编: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