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感动江北|燕青门正骨传人朱怀宇的仁心与风骨
2025-07-01 14:41
在重庆正刚中医骨科医院的诊室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燕青门正骨疗法”第八代传人朱怀宇的双手,正进行着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指尖轻触、按压、推拿,如精密的探针,感知着骨骼筋膜的细微变化。当现代医疗仪器成为主流,这位院长却执着于“触、摸、按、推”四诊合参的指尖艺术,让源自北宋、融武于医的燕青门正骨智慧,在都市的喧嚣中焕发新生。这双手,承载着千年技艺,更映照着一位医者的仁心与铮铮风骨。
武医传承
指尖上的千年绝技
朱怀宇的医者之路,始于家学。父亲朱正刚的诊室,是他中医启蒙的殿堂。12岁抄习《黄帝内经》,1988年成为重庆市中医学院首批骨伤专业学员,并系统传承家传绝技——燕青门正骨。这门独树一帜的疗法(重庆唯一国家级中医学术流派),奉行“武为医所用,医含武所学”,精髓在于将武术的步法、身法、气法融入正骨手法,讲究“以柔克刚、筋骨同治”。
为掌握这门绝技,朱怀宇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闻鸡起舞练燕青拳感悟劲力,屏息凝神观察父亲手法,埋首研读《医宗金鉴》等典籍。痴迷与苦功,让他最终接过了第八代传人的衣钵。
仁术济世
不开刀的奇迹与普惠的仁心
“不开刀治骨伤”,是朱怀宇毕生坚守的信条。面对复杂骨折,他凭借“四诊”功夫,常能在数分钟内精准手法复位。以传统小夹板替代钢板植入,他将许多骨折的康复周期从以“年”计缩短至以“月”计。
疗效见证奇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他手法复位加特制夹板,实现零创伤治愈;老人股骨颈骨折,他持续牵引配合中药外敷,助其免于关节置换重获行走。无数患者在影像对比的惊叹中,以远低于手术的费用重获新生。
他深知守正需创新。在深研古籍、继承精髓基础上,他融合现代解剖学、影像学知识优化手法,结合现代康复制定个性化方案,并积极探索数字化诊疗,使千年绝技在当代焕发新彩。
仁心,是医术的根基。患者健康永远是首位。他每日早到,耐心细致。承袭燕青门“侠义精神”,他坚持“三免费”政策:为国抗战人士、江湖救急者、孤寡无后老人,分文不取。对经济困难者,他常主动减免费用。山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称他“救命恩人”的故事,只是无数感激中的一个缩影。医德医术口口相传,患者常不远千里慕名而至。
风骨铮铮
千万巨债前,拒绝资本守医魂
然而,坚持“不开刀、低价位”,使医院收入长期微薄。2010年前后,传承陷入绝境。生活窘迫下,呕心培养的弟子们无奈离去。这是朱怀宇最孤独艰难的时刻。面对改行劝告,母亲的话语掷地有声——“宁可饿死不能丢技!”如惊雷般唤醒他。为保住传承,守住济世之地,他做出惊人抉择:毅然抵押了自己、母亲和妹妹名下仅有的三处房产,贷款千万元,维持医院运转。
从此,他身负巨债,月付高息。更大的诱惑随之而来。资本集团看中品牌潜力,许以优厚收购或控股条件,承诺的巨额资金足以解其债务困境,甚至带来富足。面对唾手可得的财富,朱怀宇断然拒绝,其言振聋发聩:“医者自古无大富!一旦向暴利低头,就走失了医魂!”
支撑他穿越绝境的,是父亲留下的“满城患者口碑”丰碑,是“德本树根”的燕青门祖训,更是深夜自省时对灵魂的叩问:“只求生命尽头,回看自己,还能觉得‘这人,值得欣赏’。”这份对医道的纯粹坚守,铸就其不朽风骨。
使命担当
非遗薪火,光耀万家
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朱怀宇视传承如生命。他广收学徒,倾囊相授,严考重德,强调“仁爱之心”与“精湛医术”并重。为免“人亡技绝”,他自付费用,在重庆中医药学院开设“燕青门正骨免费传承班”,从500多名报名者中精选31人,要求“医武双修”,以疗效论英雄。所培养弟子中,已涌现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重庆英才、技术能手等,成为播撒四方的火种。
他的视野超越诊室。提出并实践“五分钟医疗圈”,与街道合作在社区设点,培训失业人员掌握基础正骨技能,“教会一人手艺,盘活一个社区”。规范社区店标准,形成“小病社区解,大病转诊院”的分级诊疗闭环。观音桥试点的成功经验正向全市推广。
为系统保护,他组织团队深入研究历史、理论、技术,编写教材专著,拍摄视频。医院从8平米诊室发展为6000平米规模,培养弟子300余人,服务惠及超3000万人次。他多次赴国外交流,向世界展示中华正骨魅力。
“把国家级非遗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光大,这是我的使命。”四十年如一日,朱怀宇以笃行镌刻时代印记,以赤诚诠释大医精诚,以革新拓开非遗新路。在巴渝山水间,他指间的乾坤,传承的不只是一门武医绝技,更是一位仁者守护生命与文明的灼灼风骨。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