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重庆|剑指“万亿级”和“世界一流” 长寿化工背后的“绿色化学反应”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刘翰书 李雨恒

2025-08-21 21:17

“今年,我们将在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的基础上,使单位GDP能耗再下降3%。”8月18日,记者从长寿区有关方面获悉,锚定“加快建设万亿级新材料产业核心承载区和世界一流化工产业集聚区”这一目标,2025年上半年,该区工业发展势头稳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高于全市1.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总产值达844.5亿元。

日前,记者跟随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重庆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长寿经开区,先后在中国石化集团重庆川维化工有限公司(下称川维化工)、恺迪苏(重庆)有限公司、长寿经开区应急服务中心,见证了长寿经济数据背后蕴藏的系列“绿色化学反应”:化工废气“变废为宝”、废硫酸“涅槃重生”、天然气生成蛋白质……

▲2025年8月14日,长寿经开区,记者团走进中国石化集团重庆川维化工公司考察废硫酸再生利用装置。 记者 李雨恒 摄

不难看出,长寿正以加快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和绿色低碳改造为抓手,推动国家绿色园区建设提质见效。

“变废为宝”与“涅槃重生”

“这套装置每天可以生产高纯度氢6400公斤,满足260辆氢燃料电池重卡的用氢需求,相当于每年减少2.7万吨二氧化碳排放。”8月14日,川维化工甲醇运行部副经理董礼介绍,使用甲烷生产醋酸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氢气——其中含有水分、甲烷、一氧化碳等杂质,达不到高纯度商用氢气的标准。

以前,这些含有杂质的氢气要么用于燃烧供暖,要么做成液氨,未能实现资源合理化利用。2023年,搭乘成渝氢走廊建设“快车”,川维化工投入2000万元建设了国内首套以天然气副产氢为原料的氢气纯化装置。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氢燃料供应项目,这套装置2023年底投用后,在重庆的市场份额很快超过80%。它不光为成渝氢走廊铺好了“氢气路”,还有助于氢能源汽车更快普及。

废硫酸是化工生产中的“老大难”,处理难度大不说,还容易污染环境。但在川维化工,废硫酸处理却踏上了一条绿色“重生”之路。

▲记者团走进中国石化集团重庆川维化工公司,考察西南地区最大的燃料电池车用氢供应中心。 记者 李雨恒 摄

“我们在生产乙炔时会产生大量废硫酸,其储存、运输风险较高,过去需要花钱进行专门处理。”川维化工甲醇运行部西区副主任何强告诉记者,为破解这一难题,企业投入资金1.2亿元,采用中国石化自有烷基废酸制酸回收技术,新建了一套处理能力为3.5万吨/年的废硫酸再生循环利用装置。

这套设备就像个“硫酸再生工厂”:废硫酸经高温焚烧裂解、净化、干吸、转化等工序后,“变成”合格的硫酸产品,然后返回上游生产装置,硫酸回收率超过98%,实现了硫元素在川维化工内部的循环使用。

何强给记者算了笔账:过去公司既要花钱处置废硫酸,又要重新采购用于生产的成品硫酸;如今有了这套装置,两笔钱都省下了,每年能降低近8000万元成本,既环保又划算。

让天然气与蛋白质“画等号”

天然气与蛋白质之间如何产生关联并画上等号?记者在长寿经开区的一家企业找到了答案。

“我们采用天然气为主要原料,利用生物发酵技术生产单细胞蛋白。”恺迪苏(重庆)有限公司健康安全环保部经理熊维江说,虽然公司成立才短短5年,却是全球首个荚膜甲基球菌蛋白规模化生产基地。这是一种利用天然气为唯一碳源和能源、通过微生物发酵获得的新型单细胞蛋白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鱼虾等水产饲料。

▲记者团在恺迪苏(重庆)有限公司进行采访调研。记者 李雨恒 摄

从天然气到蛋白质,这是怎样的一个“绿色”变化过程?

“我们在专用发酵装置内利用天然气‘喂养’细菌,细菌长出的‘肉’,就是最终的微生物蛋白,呈粉末状。”熊维江表示,这是一项对天然气资源的创新利用技术,荚膜甲基球菌蛋白生产过程清洁绿色,仅耗费极少的水资源,相比传统蛋白原料对海洋、土地和水资源的依赖度和环境破坏度小。

这家企业占地面积83亩、年产2万吨的单细胞蛋白质达产后,每年产出的蛋白质当量相当于100平方公里土地种植大豆产出的蛋白当量,也相当于4万到6万吨海洋鱼类资源生产的鱼粉蛋白。而且与天然气作为燃料的传统用途相比,利用天然气生产单细胞蛋白可减少约4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五级防控确保废水“滴水不漏”

众所周知,化学工业是一种环境污染风险较高的行业,长寿如何构建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尤其是水环境风险防控体系?

“我们构建了五级防控体系对废水进行拦截,确保极端事故状态下废水不流出园区。” 长寿经开区应急中心副主任李羲介绍,现已建成的“装置级、工厂级、片区级、经开区级、河流级”五级水环境风险防控体系,能有效拦截173.05万立方米废水。

▲记者们在长寿经开区应急服务中心进行调研。 记者 李雨恒 摄

其中,第一、二级防控体系位于企业厂区内,园区企业通过334个装置围堰、罐区围堰和213个事故应急池,让事故废水由装置围堰和罐区围堰拦截,再经过工厂级雨污切换装置进入企业事故应急池,防止事故废水进入外环境。

“如果事故废水突破一、二级防控体系,可通过建立在公共区域的三、四、五级防控体系对废水进行拦截。”李羲介绍,有9个第三级片区级的事故应急池分布在长寿经开区晏家组团公共区域,一旦企业事故废水进入外环境,事故废水可切换到专用收集管道内,引入片区级事故应急池进行暂存和预处理,然后通过专门管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处理。

第四级防控体系则是建在排洪沟上的拦截闸门。长寿经开区分别在南区和北区设置了排洪沟事故应急拦截闸门。两座闸门可将拦截后的事故废水泵送至附近的片区事故应急池。同时还在晏家河及排洪沟上游设有6个临时筑坝点,通过临时筑坝可拦截事故废水。

“第五级防控体系建在晏家河入江口上游5公里处。当前面四级防控体系未能充分拦截事故废水,或响水洞闸门上游段发生事故直接污染晏家河时,我们将启用该闸门。”李羲称,五级防控体系拦截后的事故废水将采用水泵提升至响水洞事故池,通过前期预处理后,经专用管线重力流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长江,确保长江及下游水质环境安全。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邱春   审核: 邹密 主编:郭晓静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