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同心书写最美家风
2025-06-27 14:46
在长寿湖镇龙沟村,95岁的冯淑华和儿媳冯文淑的故事被乡邻们传为佳话。
这对婆媳是烈士家属,更是生活的勇者——三十余载相濡以沫,她们用柔弱的双肩扛起家庭重担,以爱国爱家的赤诚、孝老抚幼的坚持,绘就了“最美家庭”的温暖底色。
△图为冯淑华(左)和儿媳冯文淑(右)
烈士妻子的七十五载坚守
1950年寒冬,村民袁永成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前,妻子冯淑华抱着蹒跚学步的儿子郑重承诺道:“家里有我,等你回来。”
没成想,这声叮嘱却成永诀。当同乡带回丈夫牺牲的噩耗时,这位20岁的农村妇女正独自照料着婆母、一儿一女和两个侄女。
“他是为国捐躯的英雄,我要替他守住这个家。”面对别人劝她改嫁的好意,冯淑华总是这样回答。
白天,她是奔波在田间地头的家庭主妇;夜晚,她又变身为挑灯缝补的巧手慈母。从青丝到白发,她不仅将子女培养成才,更将两个孙子抚养长大,用行动兑现了对丈夫的誓言。
△图为儿媳冯文淑(右)用纸巾为婆母冯淑华(左)擦嘴。
儿媳接过孝老育幼的“接力棒”
早上6点,冯文淑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为婆母准备软糯的早餐,整理被褥,洗衣拖地……7年前丈夫离世后,她担起照顾婆母的重任。
“今年初,我妈不小心摔倒了,我赶紧找村医来给她看,在家输了十几天液,卧床休息很长一段时间才慢慢恢复过来。”冯文淑说,现在婆母在家走动,她都格外当心,时刻提醒其拿好拐杖。
这段母女情缘始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冯文淑毅然嫁给带着两个幼子的乡村教师。结婚之后,夫妻相处和睦,她和丈夫一起操持生活,为了增加家庭收入,还做过一段时间水果生意。
“现在丈夫尽管走了,但两个继子都很孝顺,这是小儿子给我买的智能手机……”冯文淑自豪地说。
△图为儿媳冯文淑在做家务。
柴米油盐中的温情哲学
95岁的冯淑华有高血压,儿媳冯文淑每天早上都要督促她坚持服药;76岁的冯文淑有轻微脑梗,婆母也时常提醒她出门注意不要晕倒。
偶尔争执时,老人赌气说:“你走吧!”儿媳便佯装出门散步。“不超过10分钟,她就会让邻居找我。”冯文淑窃喜地说。
“哪对母女不拌点嘴?”冯文淑整理着公公的烈士证和婆母的健康老人荣誉证书说。
当阳光洒在家门口“光荣之家”的牌子上时,婆媳相视一笑的画面,恰是对“忠孝传家”最生动的诠释。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