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架下的“幸福账本” ——璧山葡萄以产业兴带动农民富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7-03 11:21

6月27日,第十六届重庆璧山葡萄采摘季活动火热开启,大兴镇的葡萄园里处处是忙碌的身影。藤蔓间穿梭、箩筐里沉甸的紫红果实,对61岁的种植户冯定发而言,不仅是丰收的喜悦,更是他用汗水和希望一笔笔写就的“家庭收支总账”。

在葡萄架下,记者翻开这本记录着个体奋斗与产业变迁的“幸福账本”,触摸其中的“酸”“甜”“兴”——那是无数像冯定发一样的农人,在璧山葡萄产业的沃土上,结算出的幸福答案。

酸:起步“栽跟头”

清晨的露珠还挂在叶尖,船形村的葡萄园里,61岁的冯定发已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指尖拨开层叠绿叶,紫红饱满的葡萄串映入眼帘,摘下一颗放进嘴里,甜蜜顺着舌尖涌进心头,“今年的葡萄不仅颗粒饱满,糖分也更高。”

但这份丰收的喜悦,曾是他不敢想象的图景。时间倒回几年前,冯定发和妻子守着四亩多地种水稻、玉米,日子过得“紧巴巴”。“一年到头也就落个五千来块钱,扣除农药、肥料、人工,能剩一、两千块,刚够糊口。”眼看着村里不少葡萄种植户新房拔地起、小车开进门,鲜明的对比像针一样刺痛了他的心。

“不服老,想改变!”这念头在心底燃起。冯定发心一横,把家里最好的稻田翻了,改造成葡萄园。然而,现实的冷水浇得他透心凉。头一年,缺技术、没经验,葡萄苗病怏怏,果子稀拉拉。年底一盘账,他心都揪紧了:“2021年刚开始种葡萄那会儿,真是栽了个大跟头,赔进去一、两万块钱呐!庄稼人挣点钱不容易,想想都心疼。”这笔酸涩的“起步账”让他好几天没睡踏实。

甜:巧干翻新篇

栽了跟头,但冯定发没放弃。第二年开春,他不再闷头蛮干,而是扛着小板凳蹲进别人家葡萄园里“偷师”;镇上、村里的技术培训,场场不落;遇到技术员,就追着问个不停。白天在地里琢磨,晚上捧着借来的书翻看,一点一滴地“攒”本事。

锲而不舍终见回报。第三个年头,他的葡萄藤挂果多了,串也饱满了。虽然规模不大,但稳定的收益让他真切尝到了甜头。“管理好了,一亩地能出六、七千块!行情好、果子争气,八、九千也有盼头!”他掰着手指算,脸上笑开了花。

这份甜头很快落到了实处。2023年葡萄季一过,冯定发家斑驳的墙皮被粉刷一新,坑洼的院坝变得平整。看着焕然一新的家,他咧嘴一笑:“葡萄卖完手头宽裕了,就把房子院坝整巴适了。朋友来了都说‘哟,老冯,你这屋头整得安逸得很哦!’”

产业效益支撑起小家运转,冯定发心里的账本也更清晰了。他盘算着今年的收成,信心十足:“毛估能卖三万来块钱,比种稻子、苞谷强太多了!”尝到甜头的他,计划着接下来再扩种几亩,让日子更红火。

兴:产业写丰年

然而,这份甜蜜事业背后,也萦绕着他和众多种植户共同的关切:如何抵御无常风雨?如何应对攀升的成本?如何在市场波动中稳住收益?

面对种植户的关切,大兴镇政府积极扮演“引路人”和“服务者”。“我们定期请专家授课,让种得好的‘老把式’传经送宝。镇、村干部常往村里跑,把惠农政策、种植窍门送到户、讲明白,让大伙儿心里有底、手里有招。”大兴镇三产岗位负责人赵婉姝介绍。在政策东风和技术甘露的助力下,越来越多的“冯定发”从观望走向实践,从亏损走向盈利。

借势而起,合作社联营、电商平台、农超对接等多元渠道蓬勃发展,将“璧山葡萄”高效输送到广阔市场。种植户告别单打独斗,通过技术交流、信息共享、联合销售抱团发展,共御风险,分享红利。

品牌是产业腾飞的翅膀。“璧山葡萄”品牌效应也日益凸显。自2010年首届采摘节举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十六届“璧山葡萄采摘季”,累计吸引游客超百万人次,成功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体验、自驾采摘于一体的都市农业园区。旺盛人气成为打开市场销路的“金钥匙”。

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鼓了种植户的腰包,更辐射拉动了包装、物流、旅游、餐饮等关联产业,在家门口创造出大量就业岗位,让乡村焕发勃勃生机。昔日主要依靠外出务工的村庄,如今因葡萄产业的兴旺留住了人、吸引了人。

下一步,大兴镇将深挖“璧山葡萄”品牌文化内涵,加强宣传推广,探索葡萄产业与文旅深度融合新路径,提升整体竞争力,让产业振兴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来源: 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彭光瑞   审核: 胡东强 主编: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