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变成“香饽饽”,北碚区首家生物颗粒加工厂投产运营
2025-09-08 15:38
在北碚区的田间地头,曾经被视作废弃物的秸秆,如今正经历着一场华丽的“变身”。近期,位于台农园拓展区的柳荫镇的首家生物颗粒加工厂正式投产运营,让这些往日让人发愁的农业废弃物焕发出新的价值。
据了解,该厂以回收秸秆、枯枝杂草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通过加工制成可燃生物颗粒,不仅解决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还为当地村民增加了收入来源。截至目前,该厂已从静观镇、金刀峡镇、柳荫镇等镇街回收秸秆100余吨,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9月4日,记者走进生物颗粒加工厂,只见厂房内机器轰鸣,一片繁忙景象。成捆的秸秆、枯枝等原料经过传送带送入粉碎机,被迅速打碎成细小碎屑。随后,这些碎屑通过高温高压设备被压制成一颗颗坚实的生物颗粒。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农户主动参与秸秆回收,减少焚烧现象,同时为本地清洁能源供应提供支持。”该厂负责人沈廷国介绍,上门回收秸秆的价格为0.4元/公斤(约合400元/吨),将为当地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目前,该厂日均处理能力达30吨,产品主要销往本地锅炉用户、农业温室供暖用户等领域。未来,该厂计划扩大回收范围,覆盖更多镇街,并探索生物颗粒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以往秋收后秸秆无处堆放,只能焚烧,既污染环境又存在安全隐患。如今生物颗粒加工厂上门回收,不仅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还增加了家庭收入。”柳荫镇的村民张大爷说,生物颗粒加工厂的回收服务方便快捷,一个电话就有专人上门收取,省心又实惠。
北碚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生物颗粒加工厂的运营,是北碚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绿色能源的一个缩影。通过“变废为宝”,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还促进了农民增收,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双重效益。未来,区农业农村委将继续支持此类环保项目,助力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
(记者 邝山山 实习记者 胡秋雨)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