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智慧监管护航农家宴 “烟火气”里品出“安心味”
2025-10-16 11:18
“以前办几十桌的宴席,有时候要跑好几趟备案,现在手机点一点就搞定了。而且在监控下制作的农家宴,感觉吃得都更安心了。”接龙镇青山村村民刘大爷的一番话,道出了巴南区众多乡亲的感受。如今,通过手机申报,宴席备案省时省力;厨房里,AI摄像头如同忠诚的卫士,时刻守护着公众的饮食安全。
“坝坝宴”“流水席”承载着农村人情往来的烟火暖意,但其就餐人数多、加工场所散、食材来源杂的特点,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与痛点。
巴南区市场监管局探索运用“互联网+明厨亮灶+远程实时管控”的智慧监管手段,让传统家宴从“经验管控”逐步转向“精准防护”,让群众在欢聚时刻多了份安全保障。

巴南区市场监管局推行以“事先有备案、事前有报告、事中有检查、事后可回放、全程有指导”为核心的五步工作法,并依托“餐饮安全在线”实现宴席动态报备。对于10桌以上的农村“家宴、坝坝宴”,监管人员坚持到场指导,并积极运用数字化智慧监管手段进行全程监督。对原材料安全、环境卫生、从业人员健康、加工过程、餐用具消毒、食品留样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检查。
家宴经营者现在只需通过“渝快办”APP,即可完成宴席规模、食材清单及从业人员信息的申报,系统将自动核验备案号等关键信息。这实现了家宴备案的“减环节、提效率、零跑动”,真正践行了“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为构筑食品安全防线,巴南区还组建了一支300余人的村级食品专职安全协管员队伍。他们充当“前哨”,保障了监管力量的快速响应与问题溯源的精准性,有力推动了分散的家宴服务的规范化进程。
巴南区市场监管局还借助村(社区)“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深入家宴现场开展检查指导,打通农村家宴的监管堵点。在强化普法宣传方面,巴南区市场监管局除通过电话、微信等多种渠道对家宴经营者进行提醒提示外,还联合中国移动等运营商,在节假日等重点时段发送安全提示信息。
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巴南区在餐饮智慧监管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统计数据显示,系统在2025年已累计预警7028次,预警处置率高达99.4%。
在食品安全事件处置方面,巴南区建立了完善的工作机制。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能迅速组建工作专班,协调各部门联动处置,高效控制事态发展。这一高效协同的处置模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如今在巴南区,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村家宴监管模式已然成型。从备案管理到现场指导,从智慧监管到人员培训,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餐饮安全在线”系统的运用,更让监管人员能够实时掌握全区农村家宴的举办情况,实现精准监管和风险预警。
随着智慧监管的深入推进,巴南区的农家宴将在保留传统烟火气的同时,为群众带来更多安心与保障。
(张礴)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