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袭城,巴南“大城管”闻“汛”而动 硬核迎战温暖民心
2025-09-15 10:12
“城区启动内涝灾害防汛III级应急响应!”“立即发布暴雨天气黄色预警!”……9月12日,突袭而来的一场强降雨打乱了城市节奏,也拉响了巴南区防汛的“作战警报”。在龙洲湾、李家沱、莲花等城区,部分区域积水见涨,给排水系统、市容环境、交通出行带来明显压力。汛情就是命令,巴南区“大城管”体系迅速切换到“战斗模式”——从城市运行指挥中枢到城管一线,多部门闻“汛”而动,用速度回应风雨,用行动温暖城市。
雨未至——
提前布防,未雨绸缪不松懈
9月12日暴雨来临前,巴南区城市治理体系已提前进入防汛备战状态。——雨可以突如其来,但防御必须跑在前面!
在“7月8日”强降雨之后,区城市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周斌第一时间组织全面复盘,深入梳理防汛响应各个环节,通过强化预案制定执行和人员物资力量调配,为城市管理系统有效应对汛情、提升抢险救灾效率明确了改进和努力方向。针对理想城路口、巴滨路湿地公园等5处易涝点,实施路面提升工程,整治总面积约800平方米。
将工作做在风雨之前,才能牢牢掌握防汛救灾的主动权。区城市管理局一方面全面提升应急处置“硬实力”:通过拓展应急车辆租赁渠道,与3家优质企业建立合作,确保挖掘机、渣土车等“大块头”随时能调用、随时上前线;通过合理增设垃圾应急倾倒点,在潜在受灾区域10公里范围内提前布局2-3个临时场地,保障暴雨期间垃圾清运高效畅通、即清即运。
与此同时,“软实力”也已提前出击,应急处置人员作为“防汛先锋”,于9月11日已全部到位,提前清理水篦子周边杂物,加强易涝点巡查频次。
周密的前期部署、扎实的物资储备、畅通的联动机制——区城市管理局全力织紧防汛安全网,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策、肩上有责,为平稳度汛做足万全准备。
雨正急——
快速响应,多线协同有力应对
“9月12日上午10时,在莲花街道大江西路香林华府,区城市管理局现场巡查5组组长张荣一边巡查积水情况一边俯身掀开堵住的水篦子”。雨情就是命令!在防汛抢险任务中城市管理工作者不是只管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而是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积极配合区交通、住建、应急部门,成为协同作战中一道灵活的“机动防线”。
本次暴雨中累计投入现场巡查处置人员700余人、260余车次,全程守护在防汛一线,全面保障城市秩序,真正实现故障早发现,问题“秒处理”。
在全面铺开巡查的基础上,区城市管理局还精准定位积水点、易涝点。
“上午9时40分,收到区治理中心数字工作台调度指令——李家沱百年广场东侧道路出现积水险情。接到指令后,‘城市大管家’迅速响应,立即调派人员和车辆赶赴现场紧急处置。仅用不到半小时,该处积水点便被彻底清除,道路恢复正常通行。”
本次降雨,巴南区城市管理局通过数字工作台启动智能预案,实行“一点一策”精准防控。地铁口、桥洞、下穿通道……每一个重点区域都有实时监测、科学调度,真正做到“雨越急,响应越迅捷”!
点面结合,多线作战。城市管理系统以高效有序的响应机制,交出暴雨中的城市治理答卷。
雨已歇——
清障清淤,全力恢复城市容颜
暴雨初歇,水退人进,风雨退场之处,正是城市管理者奔赴的新战场!
“14点30分,“城市大管家”迅速组织50余名一线工作人员赶往千江凌云附近开展紧急清淤作业,经过2小时的奋战,累计清理淤泥20余吨,高效完成该路段的疏通恢复工作。”
强降雨结束后,巴南区城市管理局立即动员“城市大管家”与现场巡查组开展全覆盖巡查,出动管理及一线人员1000余人,投入清运车、清扫车、挖掘机等作业车辆200余辆,对边坡护栏、桥涵隧道、地灾隐患点等关键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10余次,整改道路及人行道防撞护栏破损、检查井堵塞等问题17处,快速排危修剪渝南大道、龙洲大道等25处倒伏断枝树木。
同步启动“清废攻坚”,增派清运车辆18台,累计清运各类垃圾及废弃物62吨,应急清扫面积达310万平方米。
巴南区城市管理局以“巴南速度”和“城市温度”,高质高效推进市容环境恢复,不断夯实响应与处置能力,全力以“复”守护市民的“秩序线”。
雨再大,路要通,人安行——巴南区城市管理工作者始终坚守在一线,以主动迎战代替被动应对,用坚实行动筑牢城市安全之基,在每一次疾风骤雨之时,让温暖与安心流淌于每一条街巷之间。
(朱科锦)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