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急等着挂号看病的病人,一边是线上刚放出来瞬间就没了的专家号。许多患者对此疑惑不解:明明是盯着手机第一时间挂号,为什么还是挂不到专家号呢?近日,央视新闻在暗访调查后,曝光了这条“利用外挂-恶意抢号-大量囤号-高价贩号”的黑色利益链。
报道中,有三组数字格外触目惊心:警方经过近一个月的详细侦查,查清了9个“号贩子”团伙、共计70余人;“号贩子”会根据患者病情等情况,对每个号加价数百到数千元不等;有团伙在6个月时间里,从4家三甲医院累计抢号7500余次,非法获利超51万元。

“号贩子”,也是“黄牛”的一种,其主要是靠着贩卖三甲医院的热门专家号来牟取暴利。而且,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迭代,“号贩子”也从线下排队抢号、囤号,发展到在线上预约挂号、预约检查中动手脚。
例如,此次央视曝光的“号贩子”,就与大家印象中的黄牛有较大区别。其中,除了“号贩子”团伙拥有比以往更清晰的组织架构、更明确的分工外,还有一条让人印象格外深——“号贩子”,开始利用技术手段,寻找挂号系统漏洞,以达成抢号目的。
为了抢号,“号贩子”可谓煞费苦心。一方面,他们主动寻找软件开发者,编写专门破解挂号系统的外挂软件,以便进行精准抢号;另一方面,他们又在霸占号源的前提下,主动寻找患者和家属,在“先退号、后抢号”的操作中,利用信息差牟取暴利。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面对这条由“号贩子”团伙精心打造、“技术含量”相当高的黑色利益链,只有拿出技术利剑,才能彻底将其斩断。
一方面,医院要主动作为,主动查遗补缺、申请技术支持,及时堵上系统漏洞。通过警方通报与处理,医院方面已经知道,“号贩子”是利用医院挂号系统漏洞牟利。因此,医院要做的,是展开技术反制,通过主动排查测试,及时升级系统,对异常流量保持警惕、加强检测,提高“号贩子”团伙的抢号难度。
另一方面,是警方要加强与院方的联动,用线下行动确保线上行动质效。除了加大在医院附近的巡查频次,对疑似“号贩子”的可疑人员,及时甄别、果断处置,还可以在医院显著位置留下专线投诉电话,鼓励患者和家属对“号贩子”进行投诉举报。
此次,央视新闻曝光出来的“号贩子”的新作案方式,也给更多地方敲响了警钟。面对黄牛党的技术升级,各地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应当及时升级挂号系统,从技术源头堵住漏洞。有了主动防御的技术和意识,有了警方的大力支持,有了患者及家属的精准反馈,不愁治理不了嚣张的“号贩子”,不愁斩不断这条黑色利益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