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应急管理厅对庐山“9·27”驴友野游救援事件,作出了最新回应:当地政府依法依规对被困“驴友”追偿7.4万元救援费用。
事情始末,说来不复杂。9月27日,11名“驴友”相约在庐山爬山,并私自前往未开放区域“四峰涧”探险。其间,1名“驴友”从悬崖壁坠亡,其余10名“驴友”向外界求援。为此,当地政府集结了120余人的救援力量,摸黑赶赴事发区域展开救援。事后,当地已经对活动组织者处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
从行政拘留到罚款,江西省开出的首例“双惩”罚单,引发公众热议。近年来,因“驴友”不听劝阻违规探险引发的救援事件,呈逐年增多之势。从引发极大争议的哀牢山原始森林,到致多人死伤失踪的“鳌太线”,再到许多人心心念念的罗布泊、可可西里无人区,各处都有“驴友”跃跃欲试的身影,各处也相继留下“驴友”们死伤的悲剧。
对这种极易引发人员死伤的违规探险,尽管各方一再劝阻、阐明利害,但还是无法阻挡“驴友”们的步伐。而一旦任性“驴友”出现危险、呼叫救援,又毫无例外地耗费大量公共资源进行施救。救援完成后,任性“驴友”大多只受到批评教育等轻微处罚,而承担救援成本、接受经济罚单,相关实践还不多。
公共救援资源的存在,是为生命托底,不该也不能成为鲁莽任性“驴友”的定心丸。从这个角度讲,此次江西开出的“双惩”罚单,既是再次明确“任性必受罚,违规需买单”的常识,也是一次通过明确救援成本来唤起公众规则意识的警示教育,能敦促更多“驴友”不要任性违规探险。
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人开始追求更有个性的运动方式。户外探险的流行,也让越来越多“驴友”结伴走向草原、森林或岛屿。但是,无论是追求健康还是个性,都应在确保生命安全和遵守社会规则的范畴内进行。探险不能成冒险,个性不该成任性,对不听劝阻、一意孤行的“驴友”,江西“双惩”罚单是一堂生动的法治课例。
拘留和罚款都不是目的,通过“双惩”,让热衷户外探险的“驴友”提高风险意识和规则意识才是目的。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各地应以此案例为鉴,拿出进一步的措施。例如,推进探险旅游专项立法、明确探险旅游项目的审批标准和组织者资质等。通过打好安全“提前量”,让户外探险向着更安全更规范的方向发展。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