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论坛|紧盯“先进性”提质实体经济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王瑞琳

2025-11-18 09:58

“一辆车”,能撑起多少人的生计?前有研发人员开发技术,后有车间工人装配焊接;上有配件商供应原材料,下有服务商提供售后保障……截至2024年,重庆汽车产业已集聚19家整车企业、1200家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重庆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三号)》显示,在这座城市里,仅汽车制造业就吸纳超35万人从业。

造车,是实体经济的一个缩影。实体经济“根”扎得越牢、“枝”生得越长,人的饭碗就端得越牢,经济社会运行就越稳。实业兴国、实干兴邦,中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正因如此,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谋划我国“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时,部署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第一项”,彰显的是重要性。实体经济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于国,实体经济乃“立身之本”。从前,“洋火”“洋皂”都要靠买进来;如今,我国已是工业门类最齐全的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不能造的越来越少、能造的越来越好。作为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实体经济吸纳就业超4亿人,是民生保障的稳定器;其背后的完备产业体系、科技创新转化等等,更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增强经济韧性奠定了最坚实的底气。

国如此,城亦如是。从1950年下线新中国第一根钢轨,到2024年汽车产量254.01万辆;从成功试制我国第一台滚齿机,到西南铝的特种材料助力成就太空之梦——一路走来,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始终是重庆谋求发展的鲜明特点。“实业兴城”传承至今,重庆正牢牢锚定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把工业立市、制造强市的道路越走越宽。

重申这份重要性,是为了凝聚“心无旁骛做实业”的共识,更是为了激发“把制造业搞上去”的智慧。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恰恰是重庆的战略使命之一。作为西部工业重镇,重庆拥有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2024年规上工业营收达2.8万亿元。既有“大而全”,更谋“精而强”。先进制造是制造业中创新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重庆既有责任又有能力。

“我国的工业发展,过去是靠一榔头一锤子地敲,今天要靠先进技术和装备来提升水平。”怎么做?重庆以“416”科技创新布局与“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作答——一手优化提升传统产业,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激活存量动能,重塑发展新优势;一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万亿级产业集群靶向发力,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十四五”时期,重庆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于西部第一。

迈向“十五五”,重庆有目标:“推动全市工业经济总量跃上4万亿元新台阶,建成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全面提升‘重庆制造’竞争力和影响力。”锤炼实体经济这一“看家本领”,做强先进制造业的“钢筋铁骨”,关乎千万人的民生福祉,也直接影响新重庆建设的成色。重庆,一定要把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刘咏   审核: 张燕 主编:单士兵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