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前造月饼的谣,不能止于通报
2025-09-30 12:48
9月28日,一则聊天截图在网络上流传,称广西北海市合浦县“有个工人掉进月饼机器搅拌机里,几天才知道,做出来的月饼被卖出去了”。
消息一出,网上相关消息满天飞。一些个人账号为蹭热点,纷纷下场鼓噪,明里暗里透露出的,是合浦生产的某一批月饼,是“人肉馅月饼”。如此惊悚的消息,在月饼销售最火热的当口,直指合浦这个“中国大月饼美食之乡”,用心之险、影响之坏,令人心惊。
因为消息传播极广且影响恶劣,当地火速介入。消息出现后的第二天、29日下午,“合浦发布”正式发布通报:经调查,相关传言纯属谣言,严重误导公众,造成极其不良的社会影响。
谣言张张嘴,辟谣跑断腿。近年来,各类网络谣言屡禁不止,其中关于食品的谣言更是花样百出、甚嚣尘上。公众是有记忆的。过去,一条谣言让被造谣对象蒙受巨大损失、甚至毁掉一个企业和产业的往事,似乎又将出现。就像关于味精致癌的谣言,让整个味精产业受害至今;关于砂糖橘的谣言,也让砂糖橘几个主产地损失惨重。这次造谣合浦月饼,也是无数涉及食品谣言的又一个新案例,只是,它更聚焦、更精准,也更恶劣。
说其聚焦、精准,是因为它发酵传播于中秋节前夕。大家都知道,月饼只在中秋节前才卖得上价、卖得出量。此刻向舆论场投入这种谣言,无异于给疾驰的车辆猛踩刹车、往平静的水潭扔出炸弹。这对当地月饼的口碑销量,很难不造成影响。
说其恶劣,是因为这次谣言的传播套路太眼熟了。造谣者先利用一起安全生产事故,将“被卷入机器的员工”与“合浦月饼”强行拼接成一条信息,再借此编造耸人听闻的月饼谣言,然后以微信截图形式发布在网络平台。不明真相的人们,很容易受此套路蒙蔽,选择相信谣言。
从以上两个角度说,无论造谣者的动机是什么、目的是什么,造谣已经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因此,对这则谣言的处置,决不能止于通报。通报,只是澄清事实,以通报为起点,利用技术手段继续追查谣言源头和始作俑者,然后固定证据、走司法程序,让造谣者与积极传谣者付出代价,才是更重要、也是必须要走的下一步。
此次针对月饼的谣言,又一次给网络平台敲响了警钟:平台要负起主体责任,不能任由此类谣言滋生蔓延。具体说,平台既然已经吃了一波谣言带来的流量,就该主动将辟谣信息,点对点传递给观看、点赞、留言、转发过谣言的用户——算法掌握在平台手里,谣言能够精准抵达的地方,辟谣信息也该精准抵达。
网络谣言,尤其是涉食品类谣言,似乎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附骨之疽,总是除之不尽、一茬一茬滋生。如果各地都能在辟谣公示之后,多些追问、多些追查,依法依规、严厉处罚,是不是造谣者就能多一些敬畏、少一些主动呢?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