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普通交通事故为何引发公众热议
2025-09-16 09:52
城市车辆众多,难免发生磕磕碰碰。但最近,发生在上海的一例不起眼的交通事故,却引发了媒体与公众热议。
事情的起因,是一名女子骑自行车横穿马路时,与一辆慢速行驶的小轿车发生了碰撞,女子倒地受伤。交警查看过现场后,判定骑行女子负全责。对此,女子家属表示不服,并质疑“以前驾驶员都要带点责任的”。交警则回应,“自行车横过机动车道,必须下车推行,有违法行为的一方,就要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
事情不复杂,再加上有现场视频,前因后果、是非曲直,公众都看得很清楚。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却能引发公众讨论,其中一定有一些原因,潜藏在简单的表象背后。
用责任判定结果,说明“我弱我有理”的逻辑行不通了。过去,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多少总要承担一部分责任。在“你受损的是车,我受伤的是身体”的单方面描述下,一部分人渐渐固化了“我弱我有理”的诡辩逻辑。更有甚者,以弱者自居,利用公众朴素的同情心、同理心,抢占道德高地,避谈违规事实,指责交通事故另一方,将原本责任界定很清晰的事情搅得一团乱。最终结果,往往是违法违规者博得了同情、拿到了赔偿,而没有过错的一方却哑巴吃黄连,赔钱又心塞。
对交警的点赞,蕴含着公众的深切期待。过去,发生类似交通事故,交警为快速解决纠纷、息事宁人,常常“和稀泥”,对事故双方各打五十大板。这样的处理方式,助长了一部分人“我闹我有理”的气焰,甚至催生出一小撮以“碰瓷”谋生的个人和团伙。在这样的环境下,每个驾驶者都担心自己成为“和稀泥”的受害者。人们期待的,是规则和执法者,既能真正保护遵守规则的普通人,也能坚定地对违规者开出罚单。
这起案例,也是送给公众的公共法治课。这堂课告诉大家:出行上路,不论你选择哪种交通工具,都是交通的参与者,都要主动遵守交通法规、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一些人自己违规反而要求别人受罚,这是“谁闹谁有理”的另一种变形。从“多少都要带点责任”,到“有违法行为的一方,就要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公众越来越倾向后者。事实证明,遵守规则,才能被规则保护;无视规则,每个人都可能在路上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从迷信“弱者有理”到崇尚遵守规则,这就是一起普通交通事故,引发公众热议的最大原因。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