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时论|在“开学第一课”里聆听历史回声
2025-09-02 16:33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9月的“开学第一课”,有了更丰富的形式,也被赋予了更深厚的意义。
央视播出的《开学第一课》,紧扣伟大抗战精神,以“铭记与奋斗”为主题,将丰富的内容创新展现给全国青少年;江苏无锡,500多所中小学、80余万师生参加“歌咏会”,用歌声传递信仰,激励学生们在新时代的召唤中积极向上、奋勇前行;重庆南岸区,老兵胡爷爷讲述了马兰精神,并亲手将象征薪火传递的“火炬”交到同学们手中……在中国的大地上,像这样匠心独运、形式多样的“第一课”,还有很多。它们如星星之火,闪耀光芒、散发热量,传递着深远的教育意义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重庆市朝阳中学北校集体观看开学第一课 图源:第1眼TV-华龙网
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自创新的表达。当熟悉的英雄的名字被深情讲述,当模糊的黑白照片在AI技术的修复下变得清晰生动,同学们“看到”了穿梭在山间小道的新安旅行团,听到了《黄河大合唱》首批演唱者与全国各地中小学生的合唱,“走进”了地势险峻的黄崖洞兵工厂。历史的影像与回声,也从80多年前,穿越时间,直抵当下,直达人心。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青少年而言,每一次重温抗战历史,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从聆听“白刃格斗英雄连”等英雄连队的光荣战斗故事,到重温左权、杨靖宇等英雄抗日救国的坎坷历程,牢记民族历史、培养家国情怀,成为了一代代中国青少年的行动自觉。也正是在对历史的回望中,一代代青少年成长为建设祖国的生力军、排头兵和主心骨。
最好的铭记是传承。铭记历史,不是为了煽动仇恨,而是为了缅怀先烈、守护和平。从抗日战争的硝烟到一路走来的荆棘,再到如今在各领域取得的累累硕果,伟大的抗战精神并不遥远、也没有落伍。先辈们身上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为新一代青少年们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这种滋养,将为学生们铺下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底色,鼓励同学们用行动建设祖国、守护和平。
最好的传承是奋斗。“少年强则中国强”,让青少年感悟伟大抗战精神,是激发他们责任和担当的有效方式。回想过去,从积贫积弱、备受列强欺凌,到自力更生、傲然屹立于世界之林,中国一路走来,何时放下过迎难而上的勇气,何时缺少过百折不挠的韧劲?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前方召唤,对广大青少年而言,传承伟大抗战精神的最好方式,就是牢记使命、接续奋斗,跑好历史的接力赛。
“开学第一课”会结束,但伟大的抗战精神不会被遗忘。当历史的回声一次次激荡在同学们心中,一代代青少年将在热爱与责任中,奔赴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去建设那个“可爱的中国”。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