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扫教室何需家长代劳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王瑞琳

2025-09-02 10:17

“小时候开学,自己打扫卫生,长大了孩子开学,为啥还是我们?”开学季,一则家长吐槽引发广泛共鸣。据报道,该家长称收到老师通知:教室需要打扫,有时间的家长可以接龙报名,也可以选择请保洁阿姨来做。

吐槽之间,家长尽显无奈。往回倒一二十年,那时的学生能自己打扫教室,今天的学生就做不到了吗?从家长发布的帖子来看,需要帮忙的不过是清扫地面、桌椅,以及擦拭玻璃。说难度,实在不高;说强度,一个班级的学生齐心协力,半天也能解决。这点事,何必家长代劳?

真正令人不快的,其实是边界感的欠缺。谁使用、谁负责,这是最基本的常识。维护教学区域卫生,完全可以按照学校初步整理、学生共同打扫的方式来操作。一部分家长爱子心切,想通过自己的表现为孩子多挣一点“关照”。在这种心态下,报名搞卫生看似不是强制,实际上却给家长造成压力。经济条件好的出钱,没办法的只能下了班或者请假参与,总归成了额外的开学负担。

打扫教室,本就是孩子们应有的开学第一课。2022年,劳动课正式成为我国中小学的独立课程,承载着立德树人的价值。开学季大扫除,正是身边的劳动教育课堂。拿起扫帚、清洗抹布,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生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切换状态、回归校园。

这一课,是锻炼生活技能、提升独立能力的一课;这一课,是强化协作意识、增进同学感情的一课;这一课,是涵养责任担当、厚植劳动情怀的一课。这些收获,绝非家长代劳或保洁服务所能创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长环境,不提倡“没苦硬吃”,不等于要淡化“劳动光荣”。该交给孩子们做的,就让孩子们去尝试。哪怕打扫结果并不完美,也比失去感知劳动价值的机会好。

近几年,类似的事情并非个例——要么是学校号召家长给教室搞卫生,要么是家长参与执勤做义工,另一种“卷”弥漫校园。表面看,学校是在推进家校共育,实际上却模糊了家校权责。学校该做的,是专业教学与校园管理,比如制定科学计划,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各项任务;家长的角色,则是配合校方规划辅助学生,而非“包办”一切。

扫地擦窗的劳动很寻常,同学们重新扮靓教室的体验却很可贵。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劳动的温度,增强对集体的归属感,才能让“开学第一课”发挥出育人实效,释放新学期的新气象。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刘咏   审核: 臧博 主编:单士兵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