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座椅靠背张贴“差评者得癌症”,司机诅咒乘客平台岂能漠视?
2025-05-16 12:55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自己“五一”假期在杭州打网约车观看演唱会时,网约车前排座椅靠背张贴了一张“差评者得癌症”的手写纸条,让自己的父母非常不舒服,“原本看演唱会心情都是很好的,完全被破坏掉了,也不敢投诉给差评。”
对此,涉事的如祺出行网约车客服专员核实后表示,未收到用户的投诉无法进行处理。当事人小萍向澎湃新闻表示无法接受,“有车牌号和照片,核查一下行程就知道了,为什么不能处理?”(据5月14日澎湃新闻报道)
▲网约车座椅靠背张贴“差评者得癌症”(截图)
椅背上贴着“差评者得癌症”,司机说不定此前拿到过不少差评。按理说,如果乘客差评有理,司机应该反思服务态度,用良好的服务赢得乘客支持。如果认为顾客差评无理,司机也能通过平台进行申诉,为自己挽回损失。
贴上“差评者得癌症”,这不正是害怕差评的表现吗?这是不是说明,自己因为被多次投诉导致不厌其烦,通过这种方式来诅咒别人,换取自己不被差评?这同样说明,司机的服务态度不端正,难怪会被人投诉给差评!
据报道,司机还未送乘客到会场就在路口让顾客先下车。这是仗着诅咒反而明目张胆地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了?
司机怕得差评,诅咒乘客离谱。更让人吃惊的,还是平台的包庇态度。据报道,客服称,未收到用户的投诉无法进行处理。为什么用户不直接投诉呢?还是因为这个诅咒起了作用。
应该说,事件在网络曝光或者媒体报道后,哪怕当事人不投诉,平台也应该介入处理,还当事人一个公道。如果拒不处理,不正中了司机设下的话语圈套吗?
不得不强调,平台漠视公众利益,同样会得到更多的差评。
客观来说,现实中的确存在一些乘客提出过分要求,当无法满足后给司机差评的行为。越是这样,平台越应该坚持分清是非和黑白。既要用实际行动,维护司机的合法权益,更要保障消费者的实际利益。在这两点上都不能含糊。
否则,放任司机无差别地诅咒他人,平台利益同样会受损,最终得不偿失。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