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整治网络“黑嘴”伤企行为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王 琳

2025-03-31 15:13

清朗的营商网络环境,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网络“黑嘴”伤害企业乱象屡禁不止,重要原因之一是违法成本较低而维权成本较高。应以技术手段加强监管和整治,压实网络平台谣言治理责任,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日前,中央网信办公布了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主要任务,对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等8个方面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其中,涉企网络“黑嘴”的治理备受关注。

近年来,一些针对企业的网络谣言不断出现。发布者通过制造话题、炒作热点、吸引流量并从中获利,为此不惜散布不实信息,干扰相关企业正常营业,对其造成名誉和经济利益损失。这些恶意抹黑企业的声音混淆视听,误导公众,扰乱舆论场,影响十分恶劣。

网络“黑嘴”伤害企业乱象屡禁不止,重要原因之一是违法成本较低而维权成本较高。由于网络“黑嘴”隐身于互联网,涉及主体多、利益链条长、取证举报繁琐等因素叠加,受害企业维权艰难。对于专注生产经营的企业来说,选择司法渠道进行维权费时费力,所以很多企业宁可息事宁人,只求风波尽快平息,客观上助长了网络“黑嘴”的气焰。

清朗的营商网络环境,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为整治涉企谣言等侵权乱象,切实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公安部、中央网信办等相关部门对相关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并取得了积极成效。然而,要进一步打击网络“黑嘴”伤企乱象,维护市场秩序,还需采取更多有力手段。

以技术手段加强监管和整治。网络“黑嘴”背后,大多有成熟产业链。需多部门形成合力,以常态化执法机制,深挖、斩断犯罪链条,铲除滋生谣言的土壤,让那些靠着“黑嘴”来牟利的人失去生存空间。同时,完善优化网络谣言监测、预警、应急等机制,确保将谣言的危害降到最低。

压实网络平台谣言治理责任。平台应坚持“内容属实”“流量向善”原则,对发布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核,并提高算法识别技术,加大真实信息和严肃内容的曝光度,以正能量压倒“毒流量”,避免恶意抹黑信息的滋生和泛滥,确保网络空间的风清气正。

加强法治建设。法治是构建良好营商环境的根本保障。只有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大对造谣行为的震慑力度,让法律成为维护清朗网络的坚强后盾,才能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来源: 经济日报  
编辑: 刘咏   主编:单士兵      审核: 张燕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