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金观平

2024-08-01 15:37

当前,我国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防汛抗洪救灾任务十分紧迫。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近日召开会议强调,各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要始终绷紧防汛抗洪这根弦,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坚决打赢防汛抗洪救灾这场硬仗。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会议要求,从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高度,补上防洪排涝等应急保障短板,提高全社会安全水平和防灾减灾能力。

盯紧重点环节,盯住防控短板。薄弱堤段、险工险段、病险水库是防汛抗洪的防守重点,要加大查险排险力度,坚决避免大江大河堤防决口、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垮坝。同时,确保重要堤防水库和基础设施安全。汛情期间,关键还是要盯得住。要严格落实防汛巡查防守制度,对重要基础设施,进一步排查风险隐患,提早发现,提早研判,落实好应急措施,保障安全运行。

进一步拧紧责任链条。主动跨前一步抓实抓细各项防范应对措施,以重点公共基础设施、灾害易发区、交通运输车辆、涉山涉水旅游景区、河道附近施工营地等为重点,全面排查整治各类风险隐患,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不能搞“事后发力”。

补齐安全发展薄弱环节。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城市建设也暴露出一些短板。有的城市大面积河湖被填平占用,不透水面积增大,容易引发内涝;有的城市对防洪排涝重视不够,导致地铁、隧道、立交桥等重要场所排泄洪能力低、致灾隐患多等问题。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安全面临的风险因素更加复杂多样。要全面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增强城市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健全多部门协同预警发布和响应处置机制。重视提升基层救援能力,在重点街道或社区适当增加小型排涝水泵、中型泵车等应急排涝装备,避免基层应对局部内涝时捉襟见肘。

抓好农村防汛能力建设。农村地区地质灾害风险隐蔽性较强,要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充分考虑各种小概率、高风险、超常规情形,强化突发暴雨洪水、山洪泥石流等临灾监测。注重发挥乡村一线灾害监测员作用,及时准确有效捕捉异常信号、发布预警信息。持续强降雨会给部分地区粮食生产带来冲击,各地应制定完善防范预案,做好排水准备,防止发生农田大面积内涝。加强灾后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及时为受灾农户提供帮扶。

来源: 经济日报  
编辑: 刘咏   主编:单士兵      审核: 张燕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