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尘天使”杨家琼:以诚心润泽“尘肺” 用大爱“卫护”生命
2025-09-15 18:18
她,十几载步履不停,持“恒心”寻访散落山乡的尘肺之困;她,赤子心始终滚烫,秉“初心”纾解尘肺家庭燃眉之急;她,献青春护佑生命,以“诚心”撑起尘肺患者呼吸蓝天。她就是“感动城口十大人物”杨家琼。
“我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2010年,杨家琼成为沿河乡卫生院一名公卫护士。她与尘肺病人的故事,也由此开始。
“我知道尘肺病,但从未如此真切地感受过他们的艰难。”回想那时,杨家琼脑中的画面一一浮现。走10步阶梯停下喘息四次的老张;一月内入院三次的老李;30多岁的小陈抱着垃圾桶呕吐鲜血……这些挣扎于呼吸之间的生命,让她看见了尘肺病的残酷——它吞噬的不仅是患者的肺,更是一个个家庭的希望。医者仁心,妇者慈心。杨家琼萌生了一个念头:“我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将尘肺病明确纳入职业病范畴。也在这一年,杨家琼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巴山啄木鸟”健康志愿服务队。“我想给这些尘肺病患者带去一点帮助,也让更多人了解它、远离它。”面对散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尘肺病患者,杨家琼自费打印了救助申请表,双脚一抬便开始了走访。
起初,村民天然地警惕,患者自身的顾虑,形成了道道无形壁垒,一次次将她拒之门外。她听到最多的话是:“把资料交给她一个志愿者,就能等到救助?哄鬼哟!”
但她没有放弃。“一次不行,那就再去一次!”她一遍遍登门拜访,讲解国家救助政策、社会公益行动,指导科学养肺,一点点消融疑虑。常常一户人家要探访五六次,才能赢得信任。久而久之,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晓得有那么一个人叫杨家琼,家里如果有尘肺病的可以找她帮忙申请救治。
十多年间,她的足迹覆盖了全县25个乡镇街道204个村社区1000多户尘肺病家庭。汽车轮胎换了两轮、鞋子走坏了十几双,收集的资料足足有半人高。
走访路上,也有遗憾。“我永远都忘不了高楠的罗兄弟。”杨家琼见到尘肺三期的罗某时,他已基本丧失生活能力,只能依靠卧床吸氧维持生命,说话都断断续续,却仍热情地招呼妻子赶紧去给杨大姐泡茶。杨家琼填了申请表,留下一句“罗兄弟,我过几天再来看你”,就匆匆回到家中连夜上报信息,期望尽快为他申请到补助。
然而仅隔一日,村支书来电告知——罗某去世了。“资料还在审核,人却没了……”那一刻,杨家琼哽咽难言。这份冲击,扎疼了她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也让她更坚定,此后只要有线索,她总是第一时间上门走访、收集资料、申请补助。
“能帮一个是一个”
“不摸排不知道,全县竟有3600多名尘肺患者,其中300多人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上世纪80年代起,城口大批青壮年到外地从事采矿工作,靠着“钻矿洞子”,他们建起了新房子、购买了小汽车、供出了大学生……。但由于涉尘作业、几无防护,很多人在长年累月中不知不觉患上了潜伏期长、发病滞后、无法治愈的尘肺病。
面对这些被病魔压垮的家庭支柱,杨家琼心里没有怜悯,满是敬重。她下定决心:“我要尽我所能,能帮一个是一个!”
高楠镇的冉某贵是她第一个帮助的人。2013年,冉某贵因尘肺引起肺大泡破裂到镇卫生院就诊,条件有限,卫生院建议到县医院治疗,但连早饭钱都拿不出来的冉某贵只能坐在椅子上叹气。一向不愿麻烦别人的杨家琼,为了冉大哥,放下了面子,在卫生院发起募捐。同事们你一百我两百,迅速凑齐了2000多元救命钱。冉某被及时送往县医院,经抢救转危为安。
今年三八节,杨家琼刚起床就收到一条微信:“杨嬢嬢,节日快乐!”。短短七个字,却让她笑得合不拢嘴。发信人“小冉”是左岚乡尘肺患者冉某军家里最大的孩子。今年是他们家结识杨家琼的第13年,也是他接受教育资助的第12年。
他们家有三个孩子,冉某军却在孩子们即将升学时被诊断出尘肺病。家里的经济支柱说倒就倒,孩子们的未来蒙上了一层灰。
杨家琼恰好上门填了资料。冉某军却不以为意,“填个资料就能给娃儿们找钱读书,我不信有这么好的事。”在外摸爬滚打多年,他见过了许多。怀疑理所应当。
“没想到后头真的发下来了,加上国家扶贫的好政策,娃儿们读书不愁了。”从此,小冉三兄妹得到了长期的教育资助。他们始终没有忘记杨家琼。小冉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第一时间拍照发给了杨家琼分享喜悦,逢年过节他们总会有打个电话问候。
还有曾某祥在杨家琼帮助下申请到制氧机,用坏一台后又有一台,三年过去情况良好;袁某林在她帮助下申请到救助金及时前往重庆中心城区医院治疗,他家3个子女也获得助学金,家庭压力大大减轻……
“我做这些事从来不求回报,只要他们的家庭能过得好一点就够了。”十余载寒来暑往,杨家琼为3000余名患者建立医护台账,筹集善款910余万元,帮助565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525名困难学子安心求学,100多名呼吸困难患者得到了制氧机。
“干不动了就不干”
“行百里者半九十,做这样的事,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十多年来,杨家琼“跑”了数万公里。而作为最早的志愿者之一,杨家琼的星级悄然从一星升到了四星,先后荣获“中国好人”“重庆好人”“重庆好医生好护士”“重庆最美志愿者”“感动城口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但她好像从不在意这些荣誉,她在意的是跟她一样的志愿者越来越多,尘肺病越来越为人所知,关爱尘肺病人的各方力量越来越壮大。
杨家琼今年已经48岁,心里“盘算”着自己的退休时间。
为何想到退休?想要休息了?
“退休了我就有更多时间去做这件事了。”这个出人意料的答案,道尽了她对这份事业的无限眷恋与执着。
“我也不知道能做到什么时候,干不动了就不干。”然而,这朴实的言语背后,是对“清尘”事业必将薪火相传的笃定。她早已为这份事业的延续“预定”了人选——她的三个孩子。“我家三个娃儿都是学医的,有一个已经在县医院上班了。我跑不动的时候,就让他们接着跑!”她一直坚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终有一天,天下无“尘”,呼吸自由。
(杨鹏飞、李隆英)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