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区人民医院:深入实施“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工程,打造成渝中部地区医疗服务新标杆
2025-02-06 09:57
2月5日,潼南区人民医院召开中层干部大会,安排部署“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工作,以奋进姿态同时间赛跑,全力打造成渝中部地区医疗服务新标杆。
潼南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米照奎主持并讲话,党委副书记、院长黄茂安排“三名工程”具体工作,内分泌科主任房宇、肝胆胰甲乳外科主任赖星、胸外科副主任廖小勇、神经外科主任谭超作表态发言。
近年来,潼南区人民医院紧扣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按照“统筹规划、协同推进、特色发展”工作思路,全面实施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三名”工程,建设“智慧便捷、区域领跑、群众满意”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在2025年至2027年期间,医院将选树名医不少于25人,创建名科不少于10个,挖掘推广名方(药、技)不少于10项,以名医带名科、以名科创名院,打造成渝中部地区医疗服务新标杆。
名医是医院的品牌形象。医院以“内培外引”双轮驱动,培育“医德高尚、技术精良、社会知名、群众认可”的名医25名以上,建立名医工作室、中医传承室及专家门诊集群,推动临床技术突破与特色诊疗传承;计划选培院内名医20人,选派管理人才、科室主任及骨干人才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国内外知名医院进行业务轮训、跟班学习,支持专家任职市级及以上学术团体职务,新增新技术30项以上;引进高学历、高职称“双高”人才不少于5人,柔性引进一批“银发专家”“周末专家”,带动临床专科技术水平快速提升。
名方(药、技)是医院的特色和优势。挖掘推广一批临床疗效显著的本地秘方验方(良方)、特色技术(妙技),或各专业根据临床需求遴选引进的其他地区良方妙技不少于10项。
名科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医院通过重点支持和培育,建设“技术先进、管理科学、区县领先、群众信赖”的名科不少于10个。
全力打造重点专(学)科,着力解决呼吸、内分泌、神经、心血管、泌尿、肿瘤等系统疾病;加快提升服务能力,积极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促进医疗技术创新发展,减少跨区就医;努力提高科研能力,积极申报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加强与企业合作,加快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稳步增强辐射影响,每个名科建设对象应至少与1家市内外同专业排名靠前的医院建立紧密联系,牵头组建至少1个区县级本专业专科联盟,建设期内举办区县级学术会议不少于2次或市级学术会议不少于1次,每个专科引进新技术、新项目不少于2个。
名院是医院的奋斗目标。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建设“技术先进、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群众满意”的现代化医院。
与此同时,医院坚持打造“医心为您、医养家·潼心护”2个高辨识度的医疗服务品牌,建设高水平胸痛、卒中、创伤、危重新生儿、危重孕产妇救治等五大中心,建设成渝中部地区心血管疾病治疗和康复中心,成立睡眠中心、医美中心、身心健康中心,加快“三甲”二期、危急重症建设项目建设,完成智慧医院建设,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作用,力推“医共体”改革出特色出成效,加强精细化管理,强化内部控制,持续建设清廉医院。
此外,医院还开展“医疗质量提升、就医体验改善、数字赋能增效、人才兴院强院、党建统领发展”5大行动,成立以党委书记、院长为双组长、分管医疗副院长为常务副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实行“月调度、季督查、年考评”工作机制,确保工作稳步推进,取得实效。促进医疗水平和管理能力全面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据悉,医院每年统筹500万元用于“名医、名科、名院”建设,支持学科发展,引进和培育人才,开展高新技术和科研攻关,购置先进设备,改善就医环境,提高信息化水平,提升医疗综合服务能力。同时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切实发挥资金引导扶持效力。
未来,潼南区人民医院将深入挖掘名医的学术成就、临床经验、医德医风、服务群众等方面的工作成效,突出展示名科的专业特色、技术优势、典型病例,大力宣传医院文化、社会责任、综合实力,扩大“名医、名科、名院”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文/刘蒿燕)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