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单了!7天5000件!研究生解锁实践技能把科研品种“卖断货”
2025-10-21 22:43
“今天下午电话太多了,很多人加我微信好友,说要买橘子。”10月21日晚,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原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研究员曹立和他带的研究生李顺心在短视频平台发了一条视频,连呼“意外、没想到。”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从10月15日开始,李顺心和另外四位研究生组成“销售团队”,开始在朋友圈、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售卖导师曹立研究了10多年的第五代杂交柑橘品种“阳光二号”。没想到,在科技的“加持”下,这一品种一面市,便受到来自全国各地顾客的欢迎,短短7天,就已经卖出去了5000多件(约25000斤),目前处于“断货”状态。


▲曹立研究10多年的第五代杂交柑橘品种“阳光二号”。
“因为是农学生,老师本意是想着让我们参与一部分果实销售,既挣点学费和生活费,也锻炼一下社会实践能力。”李顺心告诉记者,平时,曹立经常和他们说,在他的教育理念里,自己培养的研究生不能只是写论文,而是应该根据学生擅长的方向,进行引导和扶持。往年,师兄师姐们也会在网上售卖水果,因为品种、口感不错,积累了不少顾客群体。

▲曹立(中)和学生们。
今年的果子卖得格外顺利。李顺心几人在平台销售的“阳光二号”是曹立研究出来的第五代杂交柑橘,它的“祖辈”都是一些著名的品种,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红桔、葡萄柚、脐橙、温州蜜柑等。这款品种的小果定价58.8元5斤(包邮)。虽然价格比目前市面上的温州蜜橘等稍贵一点,但是来自用户评价中对口感的高度认可,还是让它们很快就脱销了。
曹立介绍,自己长期从事杂交柑橘育种研究,其团队曾育成我国首个商业化推广的杂交柑橘品种“金秋砂糖橘”,以及创新性培育出综合多品种风味的“阳光一号”橘柚。其中,“金秋砂糖橘”已经在重庆的各大超市销售,而“阳光一号”也会在12月上旬迎来采摘期。
“我们柑桔研究所种植的柑橘,教授专家们会亲自去管理,并严格遵循绿色无公害的生产流程,不会打高毒高残留的农药,也不会去催熟。”曹立说,往年也只是熟人、附近居民或学生线下购买,从来没有今年这样的场面。对李顺心几人今年在电商平台取得的“成绩”,他感到很自豪。
“年轻人懂网络,善于创新,这下把网络销路也打开了。”曹立评价,这是一次成功的社会实践。
“到12月还会卖‘阳光一号’,这个品种产量有几百万斤,欢迎大家来尝鲜。”在短视频平台回复“催货”的网友们时,李顺心代表曹立回答道。
(受访者供图)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