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五年来 重庆为乡村教育定向输送教师近6000人
2025-10-20 10:37
10月20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成效。
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江鹏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市始终围绕“让每个孩子都能遇上好老师”的目标,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从“育师、强师、惠师、尊师”四个维度系统推进,不仅让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升,更让家长和学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教师队伍建设已迈上新台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十四五”以来,全市共为乡村教育定向输送教师近6000人,让农村孩子在享受优质均衡教育上“一个也不能少”。
▲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江鹏。记者 崔力 摄
江鹏介绍,我市聚焦教育家精神“育”师,让好老师有“精神底色”,重点开展了践行教育家精神“思想铸魂”“选树榜样”“浸润提升”三大行动。比如,组织全国优秀教师开展“教育家精神”巡回宣讲,让一线教师近距离感受初心力量;大力选树身边典型,涌现出舍身救人的“时代楷模”王红旭、扎根特殊教育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李龙梅,这些老师的先进事迹不仅激励着同行,更让家长们看到了重庆教师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担当。
其次,聚焦专业素养“强”师,让好老师有“硬核能力”。“我们从‘源头培养’到‘在岗提升’全链条发力。”江鹏介绍,一方面,我市大力推进本研衔接公费师范生培养及“国优计划”,培养研究生层次优质师资1000余人;持续实施“优师计划”、小学全科公费师范生培养,为乡村教育定向输送教师近6000人。另一方面,构建“国培+市培+区培+校培”四级联动培训体系,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推动教师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累计培育国家级名师1400人次、市级各类名师1.2万人次。
同时,通过“组团式”帮扶、成渝地区教师教育协同发展等机制,促进优质师资合理流动,全市教师交流轮岗比例达24.6%,有效推动师资配置优质均衡。
为了让好老师能“安心从教”,我市聚焦服务保障“惠”师,在待遇保障方面,坚持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与所在地公务员工资待遇同步研究布置、同步同幅增长、同等财政保障,加大对乡村教师的政策倾斜,每月分类发放300—1200元岗位生活补助,形成“越是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近5年累计惠及乡村教师42万人次,有效提升了乡村教师岗位吸引力,促进年轻教师扎根基层任教。
在身心健康保障方面,建立教师健康管理常态化机制,每年组织健康体检,全覆盖开展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助力教师以良好状态投入教育教学;在减负提质方面,严格规范涉师督查考评事项,严控社会事务进校园,切实减轻教师非教学负担,保障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备课授课、学情研判和学生辅导。
江鹏还表示,为了让好老师有“职业荣光”,我市聚焦榜样引领“尊”师。强化先进典型宣传选树,培育全国“最美教师”1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6个、先进个人42名,表彰教育强市建设先进集体100个、先进个人300名,选树教育系统“最美重庆人”10名。依托全媒体传播矩阵,打造“渝见教育家精神”“渝见好老师”“师耀新重庆”宣传品牌,讲好重庆好老师故事。
在重庆,已经连续7年开展“为教师亮灯”公益活动。“老师,您好!您辛苦了!”“教师节快乐!”这些温暖的祝福语,在解放碑、江北嘴、南滨路等两江四岸城市地标的屏幕上滚动播放,向老师们的无私奉献、辛勤耕耘致敬。各高校、区县充分利用庆祝教师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庆祝活动,并出台尊师惠师举措,既增强了教师的职业荣誉感与归属感,更在全社会营造起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江鹏透露,下一步,全市教育系统将持续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健全教师发展长效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扎根三尺讲台,让广大家庭更真切地共享优质教育发展成果。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