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城乡居民医保为啥逐年调增?灵活就业人员怎么参保?市医保局回应→
2025-09-25 12:29
城乡居民医保能不能不上涨了?如何让保费调整更合理、群众负担更可控?灵活就业人员怎么参保最划算?9月25日,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上,市医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仲姝婕就网友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回答。
仲姝婕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采取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相结合的定额筹资模式。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优化筹资结构。以2025年为例,我市居民医保一档筹资标准为1070元,其中个人缴纳400元、剩下的670元由财政补贴。这样算下来,财政补助占到了年度筹资额的63%。
至于居民医保的筹资水平为什么要逐年调增,其中既有稳步提高待遇水平的制度需要,也有适应医药技术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还有居民医疗需求逐步释放带来的医保基金支出压力的客观需要。
仲姝婕解释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新医药、新技术广泛应用,每年增长的医保费,一是用于扩大参保居民的医保目录报销范围。2020年,医保目录内药品只有2709种,“十四五”期间逐年增加,2025年达到了4339种。二是用于提高参保居民的门诊待遇保障水平。过去参保居民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只有达到门诊慢特病标准的才能医保报销;现在,通过建立居民“两病”政策,轻症患者也可以享受医保报销待遇。此外,除了门诊慢特病保障外,我市还将部分国家谈判药品建立了门诊医保保障机制,2025年门诊保障的国谈药品达到了151种。
因此,如果居民医保缴费不增加,医保基金就不能持续,新技术、新药品就无法纳入医保报销,群众就医就无法有效保障。只有在每年增加财政补贴的同时,适当提高居民缴费标准,才能有效支撑医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从2025年起,我市已经建立了参保激励机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当年居民医保没有报销的人员,次年即可按规定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4000元;二是对连续参保4年后,从第5年起,每多参保一年可按规定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4000元。
仲姝婕表示,目前,我市灵活就业人员以个人身份参加职工医保有一档和二档两个档次,其中参加二档人员与随单位参保人员享受同等的职工医保待遇和生育医疗费用待遇(不含生育津贴),包括新业态在内的各灵活就业人员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参保档次。
下一步,我市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医保的年龄结构、基金平衡等因素,研究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在参加职工医保的同时也参加生育保险,这样就能够享受包含生育津贴和生育医疗费在内的所有生育保险待遇了,以此不断完善我市生育保险的保障工作。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