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完成首例成人亲体辅助肝移植 保留半个病肝与供体“拼”成一个肝脏
2025-09-16 19:00
肝移植一定要将病肝彻底切除吗?不!9月16日,记者从重医附一院了解到,该院肝胆外科负责人顾劲扬教授团队近日为60岁的邓先生成功实施我市首例成人亲体辅助肝移植术,除了邓先生弟弟捐出的半个肝脏外,保留了邓先生本人的半个病肝,“拼”成一个肝脏。当天,邓先生已康复出院。
今年4月,长期喝酒的邓先生出现消化道出血、便血等症状,经检查发现,他患有酒精性肝硬化。
“进一步检查发现,邓先生酒精性肝硬化已经到了失代偿期,也就是肝病的终末期,关键是肝上还有肿瘤。”顾劲扬说,对他来说,无论是靶免治疗还是介入、药物治疗都收效甚微,唯一的办法就是肝移植。
但要等到合适的肝源,太不容易了!关键时刻,邓先生的三弟主动站了出来:“我来救我哥,只要配型成功。”
▲9月16日,重医附一院袁家岗院区,邓先生(左)与弟弟握手交流。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经过配型,三弟符合肝移植条件,可三弟今年已经55岁,只有1米6,比1米7的哥哥矮不少。顾劲扬说,传统观念认为,供体与受体之间除血型要配得上外,体型也应相配或者“以大救小”,即体型大的捐给体型小的。
▲9月16日,重医附一院袁家岗院区,顾劲扬医生讲述手术情况。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这次我们却打破了这一限制,为邓先生实施亲体辅助肝移植。”顾劲扬说,即切除有肿瘤的那部分肝,保留剩下的有肝硬化的肝,再植入弟弟捐出的半个健康肝脏,“拼”成一个肝脏。剩下的病肝作为“过渡肝”,与新移植的肝脏共同承担功能。由于肝脏具备强大的再生能力,随着时间推移,移植的半个健康肝会逐渐长大,完成再生,而保留的病肝则会因血流减少而逐渐萎缩,最终由健康的移植肝全面接管功能,实现从“拼凑”到“独立”的转变。
但这也对手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由于患者体内仍保留半个病肝,手术空间就狭窄了不少;以往肝移植,只需要完成主干血管的吻合,而为了把两个半肝“拼”在一起,医生需要吻合4处肝静脉,这也意味着更多的风险。
经过充分准备,8月27日上午9点,手术正式开始,由顾劲扬团队和邱建国团队同时分别对邓先生和弟弟进行肝脏切除;下午2点,再合力进行肝移植。整台手术持续十个小时,而常规肝移植手术通常只需3至4个小时。
▲9月16日,重医附一院袁家岗院区,顾劲扬医生(中)嘱咐邓先生(左一)出院后的注意事项。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9月16日,重医附一院袁家岗院区,医生护士与即将出院的邓先生(左四)合影。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此次手术突破了传统肝移植对病肝的‘限制’,让人体器官发挥最大的作用。”顾劲扬表示,同时,也极大地拓宽了供肝来源,有效缓解供体短缺的困境,“我们希望让这种高难度手术逐渐成为常规选择,而不是个案突破,从而为更多急性肝衰竭、肝癌及代谢性肝病患者赢得生的机会。”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