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突破高模量玻璃纤维关键技术 “大风车”百米长臂有了强“骨骼”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首席记者 张亦筑

2025-08-29 22:50

崇山峻岭上,一排排“大风车”矗立。一片片百米长的风电叶片,宛如“钢铁巨人”的长臂随风舞动,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更是源源不断地将风能高效转化为绿色电能。

这些风电叶片,拥有强健“骨骼”,得益于一种关键材料——超高模量玻璃纤维的应用。别看它的单丝直径仅为头发丝的十分之一,但它却是推动风机大型化和提高发电效率的“功臣”。

8月28日,2024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正式揭晓,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际复材)等单位完成的“超大型高模量玻璃纤维风电叶片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超大型玻璃纤维风电叶片。受访单位供图

必须啃下“硬骨头”

风电叶片是风电所需的关键部件,风机的功率与风轮扫风面积(即叶片长度的平方)成正比,换句话说,要捕获更多风能、提高发电效率、降低每度电的成本,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制造更长的叶片。

从10多年前起,全球风电产业逐渐向风机大型化发展,然而,叶片长度的增加,会带来重量和承受的风载急剧增加,导致叶片产生巨大的弯曲变形。要发展超长叶片,就必须解决“刚度不足”和“重量失控”的技术难题。

“高模量玻璃纤维是一种刚度极高的增强材料,主要应用于风电叶片的主梁上。”国际复材董事长江凌介绍,高模量玻璃纤维能极大地提升叶片的抗弯曲能力,保障超长叶片的安全性,同时能有效控制并减轻叶片重量,提升疲劳性能。

实际上,早在2010年,国际复材就成功研发出模量为90GPa(吉帕)的高模量玻璃纤维生产线,能支撑90米以下风电叶片长度,填补了国内高模玻璃纤维产品空白。这一长度,已经是当时业内的最高水平。

但是,如果要往模量更高、风电叶片更长发展,使叶片达到百米级,不仅国际复材做不到,当时全球都没有相关技术。

是否对百米级风电叶片发起攻关?2015年,这一道难题摆在了国际复材面前。

“研发,全靠摸着石头过河,不仅风险大,投入也大。不研发,按照市场发展的趋势,可能就面临被淘汰的命运!”江凌坦言。

经过公司内部反复研判,国际复材最终决定:自主研发超高模量玻璃纤维,必须啃下这块“硬骨头”。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投入5000多万元,重新建立实验生产线,引进更多专业人才,组成新的攻坚团队……一场没有硝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在国际复材打响。

“通过产学研合作,我们成功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尤其是在超高模量玻璃配方设计开发、玻璃纤维表面处理技术、高玻纤含量拉挤板成型、超大型叶片设计及制造等方面,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负责人黄伟九说。

这并不容易。以超高模量玻璃配方设计开发为例,团队耗时两年多,对百余组玻璃纤维配方进行了试验,才最终得以突破。在中试车间,项目团队在炎炎夏日,顶着50多摄氏度的高温,蹲守在熔炉边上,寻找玻璃纤维“拉丝不成型”的原因……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底,项目团队研发生产出95GPa的超高模量玻璃纤维。2024年初,国际复材又推出迭代升级产品,模量达到100GPa,其制作的风电叶片长度可超过110米,即使在遭遇千吨拉力后,仍能瞬间复原,哪怕是极端暴风雪天气,叶片也能抵御形变。

目前,由该项目研发的主要产品已经获得英国劳氏(LR)、挪威船级社(DNV)、美国FDA、中国船级社等产品认证,已形成国家标准20项和行业标准1项。

推广应用于其他领域

据介绍,目前,项目成果在国际复材、重庆风渡新材料有限公司、重庆重通成飞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形成了高模量玻璃材料、风电叶片设计及制造等风电叶片全产业链。

“2024年底,我国风电能源占比达9.1%,已成为国家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随着风电规模的不断提升,我们还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江凌表示,随着设计的风电叶片长度不断突破新纪录,国际复材将持续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推进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研究大尺寸风电叶片在不同工况条件下,材料疲劳、老化等长期性能模型,进一步开发超高模量玻璃纤维与碳纤维、芳纶纤维等其它高性能材料复合协同技术,推动我国风电行业的技术发展,助力重庆打造万亿级先进材料产业集群。

▲国际复材高性能玻纤智能制造生产线。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除了风电行业,目前,项目团队研发的超高模量玻璃纤维还逐步推广应用于其他行业领域,比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光伏与基建、航空航天等。

未来,团队将持续推进技术迭代,进一步优化产品性能,从而拓展产品应用边界,推动超高模量玻璃纤维从风电向多领域渗透,通过不断的技术升级和产业链协同,加速其在低碳经济、高端制造、航空航天等其他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审核: 李珩 主编:匡丽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