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产学研融合 重庆已选派293个企业科技特派员团深入生产一线
2025-08-26 22:04
驻扎在生产车间一线,为企业“问诊把脉”,系统解决企业技术难题。8月26日,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自启动企业科技特派员团服务行动以来,我市已累计选派293个企业科技特派员团,深入企业开展“组团式”服务,覆盖38个区县的特色产业,有力支持了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
据介绍,去年,市科技局、市教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5年企业科技特派员团选派工作的通知》,联动区县科技主管部门开展企业科技特派员团服务行动,面向全市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选派一批企业科技特派员团,汇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服务企业科技创新,拓宽企业创新源头供给,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引领企业创新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
记者了解到,企业科技特派员团一般由2—5人的科技人才团队组成,入驻企业后,将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和技术特长,帮助企业厘清技术需求,围绕企业急需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与入驻企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攻关,转化和实施企业所需技术,实现科技成果有效对接、应用和转化。此外,企业科技特派员团还会为入驻企业提供科技战略咨询等服务,定期为企业开展技术培训,帮助企业引进培养人才。
一年来,上述企业科技特派员团驻扎在生产车间一线,帮助许多企业实现“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
在重庆市云阳县葛根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车间,来自西南大学的叶发银教授与企业技术人员一道,对葛根粉加工工艺进行了优化,大幅提高了生产能力及加工效率,同时提高了葛根淀粉提取率。“终于降低了淀粉霉变和受污染的风险,这可比以前的效率高多了。”企业技术人员不禁感慨。
▲叶发银教授(右)辅导企业优化葛根粉加工工艺。
像这样的故事,在各个行业领域都在上演。
位于北碚区的神驰机电有限公司,面临静音变频发电机重量与噪音双重技术瓶颈,让企业发展进程受阻。去年8月,在企业科技特派员团的推动下,企业与吉林大学重庆研究院组建联合攻关组,聚焦结构优化与新材料应用,深入生产线厘清核心难点,通过仿真设计、材料迭代及样机测试,今年6月已实现首阶段突破。“技术难题逐步攻克,产品质量与性能显著提升,将让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为后续大规模生产与市场推广奠定坚实基础。”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在铜梁区百钰顺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得益于企业科技特派员团的到来,困扰企业很久的产品外壳质量检测难题终于得到解决。
▲企业科技特派员团调研百钰顺公司技术需求。
“我们公司生产的笔记本电脑外壳原始质检效率低、漏检率高,是制约公司高速发展的瓶颈问题。”企业相关负责人坦言,在多方寻求解决方案无果之时,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的企业科技特派员团来到铜梁区,通过铜梁区“首席专家制度”与企业实现精准对接。
在帮扶过程中,各企业科技特派员联合企业技术骨干组建工作团队,形成“技术经理人牵线、专家驻企、联合研发”的攻关模式。经过多次现场讨论,利用现有技术精准施策,成功解决了笔记本电脑外壳质量检测难题,帮助企业每年节约维护成本超百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技术经理人的多方联动下,企业科技特派员团与企业在智能化建设、科研平台建设等科技创新领域还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预计将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收益1亿元以上。
(受访者供图)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