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心!1岁半女童误食管道疏通剂 三年来6次收到病危通知书 重庆医生创新手术助其重获生机
2025-07-11 20:14
1岁半女童涵涵(化名)误将一把颗粒状管道疏通剂倒入口中,强烈的化学反应迅速在她口腔、食道里剧烈发作……2022年6月,一场意外让涵涵饱受痛苦,先后辗转西安、北京、浙江、上海、河南等多地求医,6次收到病危通知书。7月11日,记者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了解到,在该院多学科团队的救治下,涵涵近日病情稳定,迎来生命曙光。
强碱入喉,致命意外降临
“一转身的工夫,孩子就抓到了疏通剂……”回忆起3年前的那一幕,来自甘肃的涵涵一家人仍后怕不已。
情急之下,奶奶按说明书用大量清水冲洗,却导致强碱冲入孩子喉咙深处,造成口腔、食道、气道毁灭性腐蚀伤。
当地医院束手无策,涵涵被紧急转往西安。虽度过最初危险期,却不幸“失声”。转诊北京后,医生发现其咽喉严重粘连,紧急实施手术,为涵涵建立呼吸通道并实施胃造瘘解决进食问题。
此后两年,涵涵的求医路遍布大半个中国——浙江、上海、河南……病情反复恶化。因强碱腐蚀,其食道严重狭窄,更在食道与左主支气管间形成致命“漏洞”(食道支气管瘘),食物和分泌物持续灌入肺部。
2024年初,严重的食管气管瘘导致肺炎,涵涵在一家医院ICU抢救了20余天。“病危通知书下了好几次,”家长声音沙哑,“医生明确说,不解决瘘口问题,孩子无法离开ICU。”
首次转机:Y型硅酮支架封堵“漏洞”
经四处打听,涵涵家人带孩子来到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该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唐新业凭借丰富的经验判断,虽复杂危重,但仍有救治希望。
唐新业为涵涵实施了Y型硅酮支架放置手术,“这种支架设计精妙,像一把精准的锁,有效封堵住食道与左主支气管之间的致命瘘口,阻断食物和分泌物继续灌入肺部通道。”唐新业说。
术后效果立竿见影,术后15天,孩子的肺部情况显著改善,体重也开始增长,达到出院标准,成为涵涵求医路上的首次转机。
创新手术助其重获生机
2024年10月,涵涵状态稍稳后,在外地进行结肠代食道手术。不幸的是,这次手术出现了严重并发症:术后吻合口感染狭窄,结肠内的大肠液严重反流至咽腔,并源源不断灌入肺部,引发顽固性重症肺炎。
“反流呛咳无法入睡,持续高烧,血压都垮了……又进ICU,一住20多天。”当地医院医生沉重告知:“反流不解决,生命可能只剩两个月。”
绝望之际,家长再次拨通唐新业的电话进行求助。随后,危重的涵涵通过高铁转运至重庆。“看到孩子那一刻,情况比预想的还要糟。”唐新业回忆说,孩子肺部感染极重,全身状态濒临崩溃。
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病情,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多学科团队(MDT)火速集结,他们创新性地通过原有气管造瘘口放置高位T管,把致命的大肠液挡在气道之外。效果立竿见影,肺部感染逐步控制。随后,消化内科团队采用仅0.5毫米的超细导丝,在内镜辅助下完成精准杂交造影,为揪出反流“元凶”提供关键线索。通过切除多余冗长的结肠袢,重置胃造瘘口,食道球囊扩张并置入直筒硅酮支架等一系列复杂手术,涵涵终于挣脱了死神的枷锁。
专家特别提醒,家长一定要收好家里管道疏通剂、厕所清洁剂、农药等物品,避免孩子误服。
(受访者供图)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