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2025高考|三名“新手”班主任的带考“初体验”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李珩 李志峰 李周芳

2025-06-08 22:09

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而至,在这片无声的“战场”上,考查的不仅是万千学子,带班的班主任也重担在肩。

第一次以班主任的身份带领学生参加高考,他们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6月8日,记者采访了三位“新手”班主任,聆听他们的带考“初体验”。

南开中学班主任易阳:

如果老师都自信从容,学生走上考场也会受到感染

“要有信心,你们比想象中更强大!”6月8日上午7点50分左右,在南开中学考点外,南开中学高三(14)班班主任易阳为班上的学生们加油打气。

望着班上的孩子们一一通过安检通道,易阳喘了口气说,“第一次带考生参加高考,我最担心的是6日(考前一天)晚上他们睡不好。结果学生们纷纷表示,睡得很好,一觉睡到天亮。”

易阳和南开中学的缘分很奇妙。“我高中是在南开中学读的,研究生就读于南开大学,毕业后又回到南开中学任教,教数学。”

作为当年的一枚“学霸”,在易阳看来,高考不过是人生的一次重要经历,她希望学生们以平常心应考。

“昨天和今天的科目考完之后,我没问学生们考得怎么样。”易阳说,反而是学生们主动过来告诉她,发挥得不错,“三年来,这群孩子在学习、心理和心智上都成熟了许多,已成为能独当一面的‘小大人’。”

▲易阳(中)与班上学生合影。受访者供图

虽然今年是第一年当班主任带高三毕业班,但易阳心底还是有底气的。她告诉记者,在南开中学,每位新老师都会配一位经验丰富的“师傅”进行指导。在平时教学中,“师傅”会给她一些教学方法的指导,在临考前,“师傅”也传授了一些“秘诀”,让她受益匪浅。其中最让她感到认同的一句话就是:“如果老师都自信从容,学生走上考场也会受到感染。”

▲易阳(一排,右五)与班上学生合影。受访者供图

高考还有最后一天,易阳说,自己会站好“最后一班岗”,让学生们平安顺利地完成高考。待成绩出来之后,帮他们做好志愿填报工作。

朝阳中学班主任谭三标:

激动又紧张,高考前一晚只睡了3个小时

“谭老师,娃儿昨天数学考砸了,回来嚎啕大哭,还说不考了,怎么办?”6月8日早上7点,一位家长的求助电话让谭三标意外又着急。今年28岁的谭三标,是朝阳中学高三(6)班班主任,这是他带的首届高三学生,也是第一次送考。

▲谭三标(左)和学生。受访者供图

这样的情形,谭三标也曾设想过,但他还是有点担心:孩子情绪有多糟?如何让孩子重新树立信心完成后面的考试?

谭三标迅速思考,很快有了主意。他三步并两步地来到学校自习室,这名学生正坐在座位上,头深深地低着。

谭三标假装若无其事地在教室里走了一圈,来到这名男生身后,轻轻地拍了他一下,将他带到办公室,柔声地安慰道:“我们此前就曾约定过:考完一科放一科,而且你觉得考砸了,那是你的自我感觉,现在对错都不知道,只有成绩出来了才有结论。你要相信自己,不要做无谓猜测,后面还有好几科呢,你可得打起精神!”

这名男生抬起头,略红的眼眶里重新绽放出光彩,他说:“谭老师,我一定好好考!”

听到这句话,谭三标悬着的心才放下了。为了学生们的这场“大考”,他也下足了功夫。

由于要送考,谭三标6日就直接留宿学校了。“6日晚上,我就睡了3个多小时。”谭三标解释,不是因为紧张,而是当晚他得巡夜,看孩子们是否睡着、有没有盖好被子,有没有其他的突发情况等。

7号早上6点,他就起床了,又挨着巡寝,叫孩子们起床吃饭。出发前,他再三检查手里的证件,并把孩子们的准考证、身份证放在贴近胸口的地方,“这样保险,不会丢。”

“说实话,看着这些孩子奔赴青春考场,我既激动又紧张。”在进考场前5分钟,谭三标给孩子们一一发准考证、身份证,他用橡皮筋将它们捆到一起,将有名字的一面放在上面,方便查验。

高考还在继续,每场考试之前他会对班上的孩子们简单地说一句“上场了,加油”,他内心是满满的期盼:希望孩子们执笔为剑,落笔生辉,书写青春的答卷。

▲朝阳中学高三(6)班师生合影。受访者供图

重庆市第四十九中学校班主任张玲:

孩子们展翅高飞,就是最好的礼物

从教18年来,位于万盛经开区的重庆市第四十九中学校化学老师、高三(21)班主任张玲今年终于圆了自己的一个梦想:以班主任的身份,带着学生参加高考。

“之前,因为自己的身体原因,一直没能担任高三年级的班主任,这始终是我教育生涯中的一个遗憾。”张玲说,从2022年开始,她怀着满腔热情接手了这个班级。

“累并快乐着。”张玲这样形容自己的“新手”班主任体验。第一次带高三毕业班,责任远比她想象中沉重。

从科任老师到班主任的角色转变,让她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做“忧心”。尤其是高考前几天和走上考场这几天,每一个细节都要提前考虑周全,每一处可能都要反复推敲,只为了能让孩子们在考场上多一份从容,少一分慌乱。

张玲说,高考前,为了给班上的孩子们加油打气,在5月,她就筹划了一次《执规为剑,破浪迎战》主题班会,让大家用誓言点燃斗志。端午节那天,她特意在教室的门上高悬着一颗粽子,孩子们一一去跳跃顶粽,寓意“高中”。

6月6日高考首日,张玲特意和送考的其他女教师们一起,换上了平时很少穿的红色套装,为孩子们送上“旗开得胜”的祝福。每一场考试开始之前,她和入场的孩子们一一击掌;每一场考后,她细心地收好每名学生的准考证,还不忘记叮嘱一声“不要对答案哟,好好准备下一场考试”。

▲张玲(右)和学生。受访者供图

“这几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这群孩子平安护送,直到考完。”这一个星期以来,张玲每天晚上回到家都已是12点多钟,第二天早上6点便已起床。“看到孩子们安心备考的模样,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欣慰。”她说,这些经历,也是不可多得的从教宝贵“财富”。

张玲回忆,刚开始带班时,面对学生心理问题常常手足无措。幸运的是,年级是个温暖的大家庭,前辈们无私分享经验,同事们热心提供建议,这些支持让她快速成长。特别是处理特殊学生的情况时,年级主任对她说了一句:“教育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至今她都牢记心间。

▲张玲和学生们合影。受访者供图

“22年前,我也是高考考场里的一名考生,感受着师长的关爱;22年后,我成为了守护考生的人。”张玲说,这样的“初体验”来得也不迟,这一刻,她深深懂得了教育的真谛——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爱与责任的传承。她说,“高考结束后,班上孩子们展翅高飞的背影,就是最好的告别礼物。”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审核: 李珩 主编:匡丽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