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首例!为膀胱安上“调控器”,解决7岁患儿“方便”难题
2025-04-01 18:31
4月1日,记者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了解到,该院神经外科团队近日为患“神经源性膀胱”的7岁女孩甜甜(化名)实施了重庆市首例低龄儿童骶神经调控术,为其膀胱成功安上控制排尿的“调控器”。目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已顺利出院。
甜甜出生后不久就发现脊膜膨出,经检查发现患上脊髓栓系。脊膜(脊髓)膨出属于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畸形,不处理可致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等。
不到1岁,甜甜就进行了脊髓栓系松解术、脊膜膨出切除修补术。虽然及时进行了手术,但由于严重的脊髓发育不良,甜甜大小便功能障碍症状还是逐渐加重,最终出现尿失禁、便秘等症状,5岁时甜甜被确诊为“神经源性膀胱”。
该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周建军介绍,神经源性膀胱是由神经调控异常导致的膀胱储尿与排尿功能失调,尿失禁或尿储留,若不及时干预,还会继发肾积水,损害肾功能,甚至发展为肾衰竭。
2023年,甜甜尿失禁问题严重,为防止继发下肢神经功能障碍及脊柱侧弯等脊髓栓系并发症,医生为甜甜进行脊髓再栓系松解手术,术后恢复顺利。可术后经1年的观察,甜甜的排尿功能仍无明显改善,再次检查评估确诊为神经源性膀胱。想要改善患者的排尿问题,团队想到了骶神经调控手术。
周建军介绍,骶神经调控术是目前最先进的神经源性膀胱治疗方法,是一种可逆、可调节、高度靶向性、微创的疗法。具体操作为将骶神经神经刺激器(又称膀胱起搏器)置入患者体内,利用介入技术将低频电脉冲连续施加于特定骶神经,以此兴奋或抑制神经通路,调节异常的骶神经反射弧,从而改善排尿功能异常的症状。
“骶神经调控术在治疗成人非梗阻性尿失禁的应用已比较成熟,但应用于儿童尚属于起步阶段,国内近年才开始开展,低龄儿童应用得更少。”周建军介绍。
为避免患儿膀胱功能的进一步恶化,最终,该院神经外科主任梁平、翟瑄教授带领神经外科团队大胆创新,决定开展低龄儿童骶神经刺激器植入,并通过评估电极扎入深度和电线预留长度等来尽量解决生长发育面临的电极移位问题。
该手术分为测试期、永久植入期两期进行。一期手术后,甜甜的排尿功能显著改善,自主排尿意识明显增强,白天再也没有发生漏尿情况,测试结果满意。一个月后,医生为甜甜进行刺激器二期植入,术后恢复良好,已经顺利出院。
“现在孩子白天终于能控制小便,不用再穿尿不湿了。”近日,甜甜妈妈如释重负地说。
(受访者供图)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