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的坚守|40℃高温下,院前急救医生与时间赛跑: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云钰 李雨恒

2024-08-14 21:51

提上急救药箱和氧气袋,市急救医疗中心院前急救部主治医师曾涌三步并作两步往救护车上跑。几秒钟后,救护车出发了。

▲8月14日,渝北区,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主治医师曾涌(右)及同事顶着烈日前往求救患者所在地。记者 李雨恒 摄

此时是8月14日8点45分,曾涌接到的出诊任务是:渝北区某小区内一名老年人出现偏瘫、左肢无力症状,急需抢救。

“现在患者情况如何?意识清楚不?发病前患者正在做什么?”路上,曾涌拨通了呼救人员的电话,提前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等。经初步判断,该患者可能是中风。

30分钟后,救护车抵达患者小区门口,曾涌跳下车,同行的担架员立即抽出担架车,曾涌拎着急救设备,二人迅速冲进小区,来到位于26楼的患者家中。

只见老人瘫坐在沙发上,嘴角歪斜、身体不受控制地往左倾倒,说话也有些磕巴。“你叫什么名字?什么时候开始不舒服的?”曾涌迅速来到老人身旁,为她查体并测量血压。“别担心,您尽量保持不动,您可能是中风,我们抬您去医院。”

▲8月14日,渝北区,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主治医师曾涌(左)在检测患者生命体征。记者 李雨恒 摄

随后,曾涌和担架员一起,将患者扶上担架,用绑带固定,再用推车将患者转运上急救车。一出小区电梯,迎面扑来的是一股热浪,气温高达40℃,曾涌的步子依然跨得很大,“中风起病急,必须争分夺秒!”等他们将老人抬进车里,曾涌的后背已被汗水浸湿。

▲8月14日,渝北区,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主治医师曾涌(右)及同事将患者从家中抬出。记者 李雨恒 摄

回程路上,曾涌一直观察着老人的生命体征,并将老人的基本情况通过院前告知系统,告知医院急救部、卒中中心,做好相应的准备,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

▲8月14日,返回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途中,医生曾涌正实时监控患者生命体征。 记者 李雨恒 摄

抵达医院后,曾涌详细与急救部医生交接了患者的情况。记者注意到,当曾涌脱下一次性橡皮手套时,手套里的双手早已被汗水湿透的,脸颊额头也满是汗珠。

这时,曾涌才有空与记者说上几句话,“我今天上的是白班,就是从早上8点上到晚上8点,最近忙,一般要出诊7-9次。”曾涌说,对急救人员来说,高温天气也是一种考验。每完成一次急救任务,衣服都会湿透,湿了干、干了又湿。

直到下午3时许,曾涌才有空吃午饭,“急救工作就是在抢时间,我们是什么时候有空,什么时候就是饭点。”

结果午餐才吃一半,曾涌又收到了新“任务单”。他急忙放下筷子,跳上急救车,飞速驶往目的地。

相关新闻>>>

进入夏季,市急救医疗中心救护车每天出车430车次左右

市急救医疗中心院前急救部副主任赵金川介绍,进入夏季以来,该中心平均每天接听1400余次报警电话,每天派出救护车430车次左右,急救量有一定的增长。其中,相当部分是严重中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8月14日,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接警员周胜燕正在接听120紧急报警电话。记者 李雨恒 摄

为此,赵金川建议,户外工作者在高温时段应减少作业时间,务必做到适时休息,即便及时补充水分,也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老人、儿童、孕妇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体质较弱人群,应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活动。如需外出,请选择清晨或傍晚时段,并适当减少在空调房间内的停留时间,以免温差过大影响健康。

同时,在高温天气下,也要合理使用空调或风扇调节室内温度,但需注意避免长时间直吹。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主编:匡丽娜      审核: 李珩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