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从“糊涂账”到“明白钱” 专项整治惠民生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10-23 20:02

“集体资金一分一厘都不能侵占!”不久前,永川区陈食街道芋荷湾村老宋桥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账务问题得到彻底整改,7.8万元集体资金全部追缴到位。这是永川区纪委监委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永川区纪委监委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关于“深化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的部署要求,立足监督专责,创新构建“五方责任”协同监督机制,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透明化、标准化,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必须打破部门壁垒,形成监督合力。”永川区纪委监委第六纪检监察室负责人樊建华介绍,该区将专项整治纳入区委重点督办事项,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领导作出批示5次,分管领导批示20次,开展专题调研14次。

实践中,区纪委监委创新建立“五方责任”联动机制,区纪委监委统筹协调、派出监察室靠前监督、镇街党(工)委落实主体责任、镇街纪(工)委强化日常监督、村(居)监督员收集民情民意。通过定期会商、线索移送、联合督查等方式,实现监督力量攥指成拳。

专项整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不严、集体经济合同不规范、违规出借资金等突出问题,建立“三查三清“工作机制:查资金流向,清理“白条账”“糊涂账”;查资产资源,清理“隐形合同”“口头协议”;查制度漏洞,清理“土政策”“潜规则”。

针对发现的陈某某侵占集体资金典型案例,区纪委监委深挖细查,发现该合作社存在财务审批不严、资金监管缺位等制度漏洞。在严肃查处违纪行为的同时,推动区农业农村委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实施办法,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七条禁令”,划定红线从制度上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

“既要解决具体问题,更要建立长效机制。”区纪委监委督促农业农村委使用渝农资产智管平台,实现账务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等功能。截至目前,全区207个村、3797个组集体“三资”数据全部录入系统,累计录入资产40.89亿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7401份。针对专项整治发现的1712个问题,建立问题销号单,通过挂图作战、逐条清零,已推动整改问题1465个,完善制度10个。

专项整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区纪委监委选取23件群众反映强烈的“一镇街一实事”重点督办,推动解决春耕生产用水、集体收益分配等急难愁盼问题341个。在来苏镇,通过核实并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同,将26.68万元资产收回集体经济组织并登记建档;在青峰镇,督促优化居民死亡医学证明开具流程,解决群众“多头跑”问题。

“现在集体资金怎么用、用了多少,手机上都能查到。”朱沱镇港口社区居民老张对“渝邻汇”赞不绝口。区纪委监委推动建立“线上+线下”双公开机制,确保群众看得懂、能监督。

“农村集体‘三资’监督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思维、数字赋能和群众参与三管齐下。”永川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区纪委监委通过构建协同监督格局提升监督合力,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强化社会监督,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督网络。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专项整治成果,积极探索“三资”提级监督机制,切实把监督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作者:陈 于)

来源: 风正巴渝  
编辑: 张信春   审核: 付爱农 主编:张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