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瞭望|传统村落如何当代出道
2025-09-08 07:25
近年来,乡村游持续火热,而其中,传统村落游日渐成为“流量明星”。
住房城乡建设部消息显示,今年上半年,815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和5028个省级传统村落吸引游客超2.93亿人次,带动消费约342.13亿元。有媒体总结,这约等于全年全国每5个人中,就有2个去过传统村落“打卡”。
热度当前,传统村落该留住什么,发展什么?如何让它在乡村振兴中焕发内生力量?
▲游客在福建晋江梧林村游玩。记者 肖潇 摄/新华社
传统村落有各自“火起来”的特点,也面临诸多“活下去”的难点。
守住传统风貌,让人们的乡愁有归处。
江西婺源篁岭古村,数百栋徽派古民居一起“晒秋”,是视觉盛宴,也蕴含中国古老的农事基因;重庆酉阳红花村藏着51栋吊脚楼,沉淀着山城的历史;湖南永州楼田村内有周敦颐的故居,爱莲家风拂过旅客……独特的人文资源,给了游客踏足传统村落的理由。
而让人驻足的,还有传统村落动人的日常。打开社交媒体,从风化难辨的石碑,到根深叶茂的古树;从溪边洗衣的村民,到农舍飘荡的炊烟;从耕读传家的习俗,到质朴纯真的乡音……这些寻常场景,总能唤醒网友“当时只道是寻常”的生命记忆。有人感叹,到访传统村落,寻的是美丽的景,更是质朴的情,求的是节奏的慢,更是内心的安。
焕新现代面貌,传统村落可亲更可及。
若只有文化遗存,传统村落难免成为只可远观的精神故园。放眼当下,许多走红的传统村落,是用“古韵+现代”打开了新可能。
它们有的保留旧宅风貌,还拓展酒店、餐饮、民宿等业态,游客感叹“外表五千年,内里五星级”;有的以村落非遗手工艺、传统歌舞等开办“村字头IP”赛事,将文化潜能转变为经济动能;有的开发数字资源,打造“云上村落”,丰富传播维度。这都补全了传统村落的短板,让一个个小村落有了链接大流量的可能。
▲几名当地彝族老人在乐居村内卖菜时拉家常。乐居村坐落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街道,是一座拥有600余年历史的彝族古村落。记者 陈欣波 摄/新华社
现实情况是,传统村落基数庞大,有人气有财气也守住灵气的却是少数,许多村落依旧面临发展与保护的双重困境。大量问题,需要求解。
保护传承的“局”怎么破?
一些传统村落在保护上走错了方向。或重开发,把村里的鸡鸭鹅乃至居民集体迁出再改造村落,房子新了,但乡村也空了;或错误理解“最小干预原则”,认为老房子一点不能动,既忽视村民改善人居环境的需要,也埋下安全隐患。
还有传统村落缺保护动力。有的面临缺资金、缺人手、产权难界定的问题,保护推动慢;有的虽已挂牌登上传统村落名录,但规划、村建、产业、文化、非遗、耕地等分属不同部门负责,相互掣肘;也有村落,村民后代对村落传统认识不足,保护意愿低甚至抵触保护。
活化利用的“点”怎样找?
传统村落是文化聚合体,其民居民俗、乡风乡情、村规村约、口音口味等往往相互嵌套,对其活化利用倘若偏废,就可能割裂文脉传承的完整性。
当下,就有传统村落在建设中奉行“拿来主义”,遇水造水车、遇街修牌坊、遇楼挂灯笼,本来有特色的古村成了一锅乱炖;有的将外地火爆的汉服、簪花简单移植,却忽略了本地传统服饰;也有的将本地民俗节日娱乐化、狂欢化,虽引得关注,却败了口碑。
也有地方政府将传统村落的非遗等文化浓缩为IP或景观,塞进周边市县,虽然短期让村落文化有了受众,但长期的文化与属地分离,也可能使非遗失传、文化断代。
创新发展的“力”如何聚?
要发展好传统村落,就不能只看传统村落。串联周边村镇,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大棋中连片发展,远比单打独斗重要。
江南古镇周庄、同里等能长红,不只因为其自身是文化高地,更在于周遭没有服务洼地,这让它们在获客、留客等方面有了更多底气。
眼下传统村落面临的,并非单村发展的问题,而是整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如,传统村落间有历史文化联系,一条古商道、古运河、古长城往往能串联一连串村落,其中可能有的保存完好,有的易地重建,也有的残破衰败,只有跳出单村、单区县的发展思路,形成传统村落间的合力,才能真正实现长效保护、有效发展。
▲游客在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虹梯关乡虹霓村参观(8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记者 杨晨光 摄/新华社
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发展,还该在哪里发力?
细心保护,一地一策,让传统村落“神形兼备”。
向内挖,编织乡愁记忆网。让传统村落活起来的,不只是一砖一瓦,更是这里流淌的时光。从组织村志编写,收录村民们的口述史,到申报专项文化遗产,呵护乡村的原真性,能做的还有很多。
向外求,超越机械化保护。要拓展村落与外界联系的链条,联合本省高校、社会团体等开展对文化的保护性传承、创新性转化,让村落文化突破狭窄的本地代际传递,辐射更大范围。
耐心发展,让传统村落细水长流。
传统村落的发展不能靠“大力出奇迹”,而应下巧劲、守定力。
慢些出圈又何妨,出圈的机会不止一次;晚些成名又怎样,老酒越酿越醇,传统村落本就被时间所成就。
把目光放长远,从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名单中,中国传统乡村数量霸榜;到眼下ChinaTravel(中国游)中,大量外国友人专程到访传统村落……传统的亦是新潮的,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要相信,被悉心呵护、妥善传承的历史文化,总有破土而出的时代机遇。
不能忘记初心,要让传统村落服务人的生活、守住人间烟火。
传统村落,特色是传统,本底是乡村。要推动传统村落从“静态留存”到“活态繁荣”,就必须做到“见人见物见生活”。
要建立多样化联农带农机制,使原住民留村;也要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图景中形成“双向奔赴”,经由城乡间交流,推动乡贤回村、新村民进村,激活传统村落的一池春水。
一句浪漫的表达是,人这一生走得再远,也走不出一个村庄。而一句更浪漫的回答应该是,愿你每每回头,村落里依然有能寻到的传统,有你想回到的原乡。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