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瞭望|让民营企业放心发展的四件法宝
2025-09-02 07:25
近日,“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发布,除相关数据亮眼外,榜单还呈现“六个持续”的可喜变化:上榜企业整体规模持续提升,经营效益持续向好,发展方式持续转变,创新活力持续增强,公司治理持续完善,社会贡献持续彰显。
观察中国经济,民营企业是重要窗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民营经济是生力军。
在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形势下,为何民营企业仍能安心发展,且不断壮大?弄清背后的原因,有助于增强市场预期。
▲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超过5700万户,占企业总量的92.3%。朱慧卿 作/新华社
一以贯之的制度呵护,给予民营企业足够的安全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对“自己人”的呵护,制度最为根本,也最为长效。可以说,制度筑得有多牢,民营企业家的安全感就有多足,发展意愿就有多强。
多年来,我国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将“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等基本方针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并在宪法和党章中有明确体现。这些一以贯之的坚持和完善,在各个时期均释放出制度之力,呵护着民营企业一路向前、屡创佳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持续增强制度保障,两次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内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等。这些“制度定心丸”助力民营企业不断壮大——对进出口和税收的贡献达五成以上,对城镇就业的贡献达八成以上,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民营企业有42万多家、占比在92%以上。
▲今年5月20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朱慧卿 作/新华社
持续的“政策迭代”,给予民营企业乘风破浪的动力。
制度是根本,政策是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如颁发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出台私营企业暂行条例,鼓励科技人员下海,提出平等保护物权等等。这些政策的适时出台,扫除了民营企业发展障碍,增强了它们的发展动力。
而面对当下一些民营企业遇到的暂时性困难,中央和地方也纷纷出手。从全国层面看,有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的“28条”,市场监管总局的“37条”,央行等部门的“25条”等。它们从贷款融资、账款支付、涉企收费、知识产权保护、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等方面构筑起政策闭环,让它们应对风浪的能力更强。
在地方,各地也不断加码支持力度。比如,重庆以超常规力度支持民营企业,最高奖补3000万元;浙江推动实现“两个无”,政府无拖欠款、浙江无欠薪;山东通过引导基金支持、供应链金融、股权投资、政府采购合同融资等方式,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当“企业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企业”,直达快享的政策东风,便能成为民营企业行稳致远的重要助力。
▲重庆市渝北区的龙兴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内,车身被自动化设备吊入总装线。记者 张春晓 摄/视觉重庆
一视同仁的营商环境,扫除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暗礁。
市场有个共识,即一视同仁是对民营企业最好的支持,民营企业既不应被歧视,也无需特殊照顾、“法外开恩”。但不可否认,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对待市场主体时存在内外有别、亲疏远近,地方保护、区域封锁、行业壁垒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等隐性壁垒尚未完全打破。
但从更长的时间线看,这些都是发展中的“插曲”,因为公平对待民营企业,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流。从包容安徽“傻子瓜子”,到主动为义乌“货担郎”开放市场;从允许私人承包乡镇企业,到评民营企业技术人员为院士……贯穿于各个时代的一视同仁,绘就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中国实践。
而面对一些地方近年来出现的对民营企业的“身份歧视”,中央也正加大治理力度——《民法典》确立平等保护原则,反垄断法新增公平竞争审查条款,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这些法律法规的完善,进一步扫除了妨碍公平竞争的“暗礁”,推动着民营企业在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制度环境中更上一层楼。
▲位于重庆市巴南区的重庆宗申机车工业制造有限公司,工人正在高端摩托车生产数字化车间作业。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敢为人先的企业家精神,推动民营企业发展一路向前。
中国民营经济的成功,既依赖政策、环境,也离不开企业家自身的努力。回顾我国改革开放历史,在时代浪潮面前,无数优秀民营企业家敢于争当第一个吃螃蟹者、勇于到中流击水,他们靠着胆识和智慧,带领企业一步步发展壮大。这是中国民营经济成功的重要历史经验。
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一些造谣抹黑民营企业家的杂音,导致他们如履薄冰、畏首畏尾,不敢做投资搞创新。对此,相关部门要加大治理打击力度,减轻民营企业家精神压力,让他们轻装前行,持续以敢为人先的企业家精神劈波斩浪,助力中国经济航船行稳致远。
中国民营经济的成功,既是党和国家支持、时代发展所造就的,也是靠企业家们不断努力拼搏所实现的,忽视任何一方都不够公正客观。
当下,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格局,民营企业置身其中,既有机遇也有挑战。相关部门要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务实,走进企业了解困难,走近企业家倾听声音,真心实意帮助民营企业安心谋发展、搞创新。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