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瞭望丨舆论战的四种套路如何破?
2024-10-10 07:43
舆论的斗争并不总是公平的,坐以待毙永远不可能赢得舆论战的胜利。
前不久,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一项法案:2023至2027财年总计拨款16.25亿美元,用于对抗所谓的“中国恶意影响”。美国具体要做出哪些行动?该法案把“一带一路”等列为重点抹黑、造谣的对象。
近年来,某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发展模式、价值观念等发起一轮轮舆论战,并将其延伸至经济、金融、科技、人文等多个领域。值得警惕的是,在话语霸权的加持下,这类披着“公平”“正义”外衣的言论在社交媒体上大行其道,蛊惑人心。
如何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的舆论战运作机制?如何有效应对高频次、高技术手段的舆论渗透与打压?这些都值得关注。
▲央视新闻《视评线丨16亿美元雇“水军”黑中国,美国这笔钱打给了谁?》视频画面。
一、情绪先行,混淆视听
身处“后真相”时代,情绪永远跑得比真相快。
在涉华议题上,某些西方媒体很擅长将自己包装成一副客观冷静、持中守正的模样,刻意选取甚至是编造一些“弱势群体”“底层人民”,片面夸大或肆意捏造他们在生活中遭遇的不幸,并试图通过放大这种悲惨情绪,激起受众对华的负面情绪。
比如,为了抹黑新疆,一些看似有鼻子有眼的“群众演员”,在一出出“反华大戏”中粉墨登场。新疆且末县人米日古丽·图尔荪是常出现于西方媒体和政界的“明星”之一,她多次以所谓“亲身经历”,接受CNN等媒体的采访。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很容易被她的“演技”所打动,进而忽略事实,被情绪带进涉疆谎言的预设陷阱中。
新疆的发展成就国际社会有目共睹。外交部发言人早已讲过:新疆大门常打开,我们真诚欢迎更多各国朋友到新疆实地参访,亲身感受新疆的美丽和谐与繁荣稳定。这些真实的事实难道不比伪善的情绪更重要吗?关键是如何让事实超越情绪的迷雾。
人都是有情绪的。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也注定了网民的情绪一旦激起,便很难消除。
与其站在道德制高点,要求海内外网民提高个人的媒介素养,不如仔细想想如何放大我们的优势、传递我们的声音,做好中国叙事的国际化表达,让事实超越情绪,进而引导网络情绪走向“为我所用”的有利局面。
▲一队游客骑着马漫游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禾木村里。记者 马锴 摄/新华社
二、移花接木,偷梁换柱
某些超出常识底线,“一眼假”的言论,为何能频频在社交平台上掀起讨论热度?
其背后,很大程度上与造假产业链的不断“拱火”有关。有媒体指出,长期以来,美国占据着国际舆论场的优势地位,已经形成了一个横跨“机构—媒体—政府”的造假闭环。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一些用心险恶的谣言频频出现在西方媒体的报道中。滑雪大跳台场地毗邻核电站冷却塔(实则是首钢的工业冷却塔),人造雪是“假雪”并“含有有毒物质”等谣言甚嚣尘上。这类偷换概念、制造对立的舆论战,手段看似简单粗暴,却往往能收割一拨“韭菜”。
从某种意义上讲,应看到舆论战这场“看不见硝烟”的鏖战背后,美西方在设置议题、构建叙事、预判收益等方面积累了相当纯熟的经验。诸如移花接木、偷梁换柱这类舆论战打法,实际上与造假产业链深度捆绑,更直白地说,是美西方无处不在的资本逻辑在不断作祟。
当下,在应对不利于我国的舆论形势时,保持正确的心态很重要。道理要讲清楚,及时回应,有力反击;也要讲得“声入人心”,赢得受众,切莫急于求成。
更为关键的是,面对质疑和污蔑,不能靠煽动排外情绪和民粹思想;面对表扬与夸赞,也不要沾沾自喜、盲目自大。历史已经反复地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求同才能存异,交流才能互鉴。
三、滥用技术,流量轰炸
技术发展是件好事,但它也在底层逻辑上改写着舆论战的走向。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舆论博弈愈发呈现出信息武器化、攻击网络化的特征。一些国家有意识地利用智能算法,挤压中国话语的表达空间,试图以“算法偏见”塑造“价值偏见”,用“算法霸权”维护“舆论霸权”,最终达到污名化中国的目的。
去年11月,美国反华参议员、佛罗里达州共和党人马尔科·卢比奥就曾扬言,除非中国政府“交出”TikTok(抖音国际版)算法,否则该社交媒体巨头在美国应被“禁止变现”。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政府一边挥舞大棒,对TikTok穷追猛打,一边又肆意利用X(原名推特)、脸书等社交平台,散布虚假信息,操纵国际舆论。
智能舆论战正在孕育成形。于我国而言,要在国际舆论战中“反客为主”,尤为重要的一点是,要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必须加强多学科的融合研究,推动智能化舆论战的技术研发和实战运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快速反应网络舆论引导机制。
技术固然重要,然而归根结底,技术终究是要为人而服务的。
发展智能技术,不是为了在“非黑即白”“二元对立”中争出个你死我活。而是要摆脱被动防御、辟谣不尽的尴尬局面,努力争取停留在灰色地带里的“沉默的大多数”,汇聚他们的力量,壮大我方的声量,真正赢得认知维度里的深度较量。
▲美国无端出台TikTok“不卖就禁”法案。/央视网
四、拉帮结派,挑拨离间
舆论战绝不只是舆论场上的“口水仗”,它始终是维护国家安全、国家主权和核心利益,坚守意识形态阵地的重要战略手段。
眼下,必须认清的一个现实是,以美国为首的国家掌握着全球诸多媒体资源,拥有庞大的盟友体系。要打破这座“高山”的阻隔,走向掌握舆论制胜主动权的广阔天地,还有不少工作要做。
比如,前不久召开的美日印澳“四边机制”(QUAD)峰会,美国总统拜登称中国继续表现得“咄咄逼人”,在整个地区“考验”美国及“印太”盟友。对此,外交部发言人回应称,“四边机制”是美国围堵中国、维护美霸权的一个工具,“印太战略”试图以炒作“中国威胁”凝聚排华遏华共识。
舆论战不是一城一池的较量,我们要始终保持对外部舆论环境的敏锐察觉和高度防范。某些国家、政客和媒体出于各种目的,加入对中国造谣、抹黑、曲解的舆论战中。对我们来说,要清醒认识到舆论战背后的战略意图,提高议题设置和把控能力,加强国际舆论引导。
破解之道有很多。要有“主力军”,应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在舆论战中的效能,积极参与构建国际传播新格局;也要有“轻骑兵”,应高度重视“Z世代”“00后”等年轻群体在国际社交平台的出海与亮相,传递出更加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新声音”;还要有“排头兵”,应积极推动数字技术服务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构建智能化传播平台。
彻底扭转国际传播“西强东弱”的局面,绝非朝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回到根本,赢得舆论战的最终胜利,最紧要的还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
谎言就是谎言,永远掩盖不了真相。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也是让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